中原人為什麼那麼恨樓蘭?樓蘭古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曾經因絲綢之路而繁華一時,卻隻存在了800多年,悄然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中原人為什麼那麼恨樓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原人為什麼那麼恨樓蘭
樓蘭古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曾經因絲綢之路而繁華一時,卻隻存在了800多年,悄然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時至今日,樓蘭古國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紗。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國駭人聽聞的傳說,而是遺址上寫着高達3500元的門票價。
樓蘭古城遺址
如果外國遊客想要一睹其芳容,還需要繳納30萬元的定金。所以,樓蘭古國的遺址,至今世界上不超過5萬人看過。
樓蘭是漢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到底有多小呢?據史記記載,在西漢時期,樓蘭國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可能相當于如今的一個鎮那麼大。
在很多的詩中,曾這樣的描述過樓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唐朝大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詩中描寫着無數邊關将士頂着大漠的黃沙,誓要攻破樓蘭。
唐朝詩仙李白曾寫過:願将腰下劍,隻為斬樓蘭。
詩聖杜甫也寫道: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樓蘭古城
從詩中,可以看出三位大詩人如此憎惡的樓蘭,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其實這三位大詩人代表了當時中原所有人的心聲,那麼樓蘭究竟做了什麼?
樓蘭國的曆史樓蘭古國建于公元前3世紀左右,雖然是個小國,但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繁華的當屬樓蘭古國。為何?因為她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西漢通往西域的樞紐。絲綢之路在這裡分為南北兩道,玉石之美由此顯赫四方。
在西漢之前,中原根本不知道西域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古國。漢武帝繼位後,派使者張骞出使西域,張骞曆經數十年返回中原後,将西域的盛景詳細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得知西域的繁華後,更加堅定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壯志。
然而,此時的漢武帝面臨最大的敵人是匈奴。早在秦朝時期,匈奴便是頭等大患,經常騷擾秦國邊境。公元前215年,秦王派大将軍蒙恬将匈奴族群驅逐,收複河套。後又修建秦長城,以備後患。但秦朝隻是将匈奴趕走,并沒有滅掉匈奴。
秦軍
在西漢初期,劉邦剛一統天下,中原根基不穩,繼續休養生息。這時匈奴大肆騷擾邊關,大漢隻能通過和親等方式求得暫時的安甯。在呂後得勢時,匈奴的首領更是提出娶呂後為妃,可見當時的匈奴氣焰十分嚣張。
西漢與匈奴的較量漢武帝繼位後,國力強盛,對匈奴也忍無可忍,欲西征拿下匈奴,以絕後患。
漢武帝
最著名的兩次大戰由骠騎将軍霍去病率軍,指揮河西之戰與漠北之戰。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隻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未能帶領漢朝軍隊給予匈奴更多的打擊。
在這場持久戰中,樓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為樓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誰先占領樓蘭,對整個大局會産生很大的影響。因為那時的樓蘭乃絲綢之路要道,經濟繁華,号稱“西域中的樂土,沙漠中的天堂”。是兵家必争之地。
樓蘭國牆頭草西漢與匈奴想控制樓蘭,樓蘭夾在兩位大哥之間,左右為難。幫大哥呢,得罪了二哥。幫二哥呢,大哥又來打他。
樓蘭古城地圖
因此,樓蘭既不敢得罪漢人,也不敢得罪匈奴人,他們往往得把一個兒子送到長安做人質,一個送到匈奴,冒着兒子被殺掉的危險,在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艱難的存活着。
樓蘭國王隻能當起了牆頭草,随風倒。誰打了勝仗,就幫誰。
漢武帝智取樓蘭國當西域處于匈奴人的勢力範圍之中時,樓蘭便倒向了匈奴。樓蘭國曾幾次秘密殺死漢使,掠奪财物,為了震懾樓蘭,漢武帝直接派軍隊進攻樓蘭。但漢武帝并沒有強攻,而是智取。
古城昔日的繁華
于是大将軍霍光派屬下傅介子刺殺樓蘭王。一日,傅介子帶着一箱子的金銀珠寶,前往樓蘭國拜見國王安歸,并奉上寶物。國王安歸大喜,好酒好菜招待傅介子,傅介子趁國王喝醉,将其刺殺。
随後,傅介子召集樓蘭國的滿朝文武于大堂,說道:國王安歸因有負于大漢,已被處死。我大漢大兵壓境,歸降者一律免死,反抗者格殺勿論。另立曾在漢朝做侍子的尉屠焉為新王,并改樓蘭國名為鄯善,尉屠焉繼位後,樓蘭又開始親附大漢。
樓蘭消失尉屠焉為躲避匈奴人的報複,便開始舉國南遷,并改國名為鄯善。從此,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樓蘭古國從曆史上消失了,但曾經繁華的城市,仍然留存下來。
樓蘭古城遺址
随着時間的推移,西漢王朝慢慢的沒落,中原開始群雄割據,從此與西域斷了聯系。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時,樓蘭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标志耳”。
公元448年,北魏派大軍滅掉了樓蘭,樓蘭古國就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如今的樓蘭古城,曆經千年的風沙吹蝕,早已埋沒于地下。遺址位于若羌縣境内,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裡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古城現貌
那麼漢唐時期的中原人為何恨樓蘭呢?
因為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曾經屢屢搶劫商客、謀财害命的行為,中原人深惡痛絕,樓蘭的牆頭草行為,實在令當時的中原人憎恨。
其實,這也不失為夾縫之中小國的生存之道。仔細想來,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