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
所有的科研論文寫起來都是一個套路。大體上論文分為前言、方法、結果、結論和展望幾個部分。這樣的寫法,讓科研論文像八股文一樣味如嚼蠟,是催眠良方。失眠的時候讀論文,保準馬上沉入夢鄉,呼呼大睡。
但是這樣的八股文架構,卻可以使得科研論文的内容一目了然。科研論文雖然沒辦法像小說一樣讀起來引人入勝,但是在信息交換和知識傳播方面卻有着比較高的效率。一篇好的科研論文可以非常快地使讀者找到有用的信息。
論文的大體套路大家都很熟悉。 比如前言的主要目的是說清楚問題是什麼。方法的目的是說明白你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和結論部分有人分的不是很清楚。結果是數據陳列,結論是你回應前言部分提出的問題。結論部分你需要寫明白你研究的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唯獨展望部分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應該怎麼寫。 每次我評閱論文,覺得最慘不忍睹的就是展望。 最常見的展望就像認罪檢查一樣:“本人水平有限,經驗不足,所以有很多不足,很多錯誤,期待未來改善。”本來辛辛苦苦的科研工作者,怎麼把自己搞的像犯罪分子一樣接受再教育的檢讨。
那麼好的展望應該怎麼寫呢?在我看來,好的展望就是一份臨終遺言。 如果作者帶着臨終遺言的思路去寫展望,那麼基本上就對了。
為什麼是臨終遺言呢?因為對于絕大多數的碩士和博士論文而言,作者再也不會有機會繼續從事這個領域的科研了。 即使是期刊論文,往往都是對一個問題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後寫出的。所以既然要永遠地離開了這項研究了,展望就是你對後人或者說後面繼續相關領域研究的人的臨終遺言。
一個人瀕死之時,臨終遺言通常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感歎一下自己這輩子是咋過的,做點人生感歎:如果還有來世,我将如何如何。然後再放心不下地跟自己的每個親人都訴說一遍自己的人生經驗。發出"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這樣的感慨。 其次就是具體交代,老大怎樣怎樣?老二怎樣怎樣?老婆是否應該改嫁?然後是财産分配,房子歸誰,公司股票歸誰。
論文的展望也不例外,展望是你和未來從事這個領域工作的人所做的最後一次交流。 因為你将離去,所以你有很多話要絮絮叨叨地對下一個人說。比如,實驗方法什麼地方有欠缺,還要哪些問題我有好奇心想弄明白,但是此生短暫,我已無力為之了,後面的人可以從哪個點着手,哪裡是陷阱等等。當年費馬大定理那麼有名,其實就是費馬寫了一句激發無數人好奇心的展望——“關于此,我确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了”。
看臨終遺言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熱愛。 阿Q同志一輩子過的稀裡糊塗的,臨終遺言就是一個沒畫完的圓圈。如果你讀一篇論文,無論博士論文還是碩士論文,如果展望部分也是寥寥數語。大概你可以判斷出作者壓根不喜歡自己做的研究。估計和阿Q一樣稀裡糊塗地寫完了自己的論文。
如果傾注熱情地工作了好幾年完成的一項研究工作,怎麼可能沒有千言萬語對後人交代呢。
一個好的展望大體上包括以下幾部分内容:
1)我解決了什麼問題,但是我已精疲力竭,有什麼來不及仔細分析,或者有可能有錯誤的地方。
2)還有什麼問題很重要,但是我生命有限,沒法解決了。
3)未來的環境、技術和産業會有什麼變化,有可能會有什麼新問題,哪些問題尤其突出。
4)未來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麼思路,大體上應該怎樣做。
展望和論文其他内容不一樣,不一定需要嚴謹的數據支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展開想象,甚至稍稍有些煽情。 展望的最後一句是論文的結尾。這時候最好畫龍點睛一下,制造一點宗教感和熱愛偉大事業的成就感。 畫一個遠期的大餅做結束語,感人肺腑。 例如如果本論文涉及的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會怎樣怎樣?如陸遊的千古絕唱“家祭勿忘告乃翁”。
如果讓讀者和後來的學者感受到你的熱情,受到了啟發,燃起像追尋費馬定理證明一樣的好奇心,那就是一個成功的展望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