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轍
(一)十三轍:簡單地說,就是以漢語普通話語音為标準,将現代漢語的語音歸納為十三種韻轍,把相近的韻合并起來分歸為十三種,稱為十三轍。它是廣大入民群衆在詩歌創作中,特别是京劇與另一些北方戲曲、曲藝唱詞的創作中所采用的一種韻類。十三轍在很多地區廣為流行,它的名稱和排列的順序都不大一緻,為使名稱能比較準确地代表每撤所包含的韻母,以及便于記憶,對傳統使用的名稱進行了一些調整,順序以現在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的母表為準。
(二)合轍押韻
合轍押韻,通常是指詩歌、歌曲、戲曲、曲藝等在創作唱詞上的一種形式和特點。
押韻:是指的母而言,在一首詩歌或戲曲、曲藝唱段中,唱詞的某些句子在末尾一個字上有規律的落音,而這些句尾落音的字,不管其聲母相同與否,隻要韻母在同一轍内,或韻母主要部分相同,其它部分又相近,謂之押韻。在句尾上押韻的那個字,
叫做韻腳。
合轍:“轍”是指相同韻腳字音的分類,按十三轍分類相沿使用,不得混同,叫做合轍。合轍是一般戲曲演員對押韻的一種通俗說法。
唱詞的合押韻之形式,多種多樣,或句句都押韻;或一、二、四句相押;或每隔一句、兩句押韻;或單句與單句、雙句與雙句相押等等。在我們演唱歌曲中都可以見到這些形式。
唱詞的合轍押韻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加強了詩歌唱詞的節奏感;适當的合轍押韻能使語言具有铿锵動人的音調美;易于記憶,又唱起來順口能增強歌唱情調的一緻性并有利于深刻表達詩詞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聽衆的内心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