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明滅,歲月匆匆,帶着我們走入一場繁華,又送走一地寂寥。
落紅點點,輕愁剪剪,歲月的長河裡,流淌着古老的記憶。
雲煙浸染楊柳,細雨沾濕落花,季節的回廊裡,搖曳着春的餘韻。
往事不言愁,餘生不傷春,在古詩詞裡告别春天。
1.唐代·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詩人錢起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與另一詩人郎士元齊名,時人盛贊“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不過錢起本人卻對此頗不以為然,甚至曾言“郎士元安得與餘并稱也”。
雖然有些狂妄,但從流傳下來的作品來看,比起郎士元,錢起确實更勝一籌。
他的詩歌主題多為山水田園,投贈應酬,語言流麗,音律婉轉,風格清雅,這首《暮春歸故山草堂》便很能體現他詩風。
詩歌開頭兩句便點題,黃鳥稀少,辛夷花開盡,杏花紛飛,幾筆勾勒,便将凋零空寂的殘春之景描繪得宛在目前。
後兩句筆鋒一轉,畫面切到了窗前,隻見修竹繁茂,郁郁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與谷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來看,不事雕琢,融情于景,字裡行間隐隐流露出了詩人那種不流于世俗的高尚情操,意在言外,含而不露,令人賞玩不盡。
風起花落,季節的風景裡,寄居着不老的情懷。
眼前有美好,遠方有詩意,季節輪回,生生不息。
2.宋代·晁沖之《春日二首·其二》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桃花。
這首詩的作者晁沖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比較有名的是他的堂兄晁補之,和秦觀黃庭堅等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其實不止晁補之,還有晁說之、晁詠之,包括晁沖之本人都是有名的文學家,晁氏一族在當時也算是名門世家,書香門第。
晁沖之早年曾師從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南宋詩人劉克莊十分推崇他,曾盛贊道“意度容闊,氣力寬餘,一洗詩人窮餓酸辛之态”。
這首《春日二首·其二》便是他的代表作,通過幾個意象疊加,将暮春之景描繪得唯美而靈動,讀來令人心醉。
詩歌首句點明環境地點——曲曲折折的小溪邊,綠草茵茵,一下子将讀者攝入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中。
接着第二句描繪了一幅雨打浮萍的動圖,畫面感十足。
緊接着後兩句又推出了一個,桃花飄零,鵝鴨戲水的鏡頭。
全詩到此結束,但是那唯美的畫面,還有字裡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春愁,卻令人回味無窮。
行歌遇上歲月,是年華空老的惆怅;落花遇上流水,是一生不絕的詩意,
攜一縷陽光,撚一縷花香,輕倚流年,在季節的輪回裡,等一場桃花灼灼的重逢。
3.明代·高啟《春暮西園》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裡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高啟是明朝初年著名詩人,清人紀昀曾贊他“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
他曾長期隐居山野,留下不少田園作品,或描寫農民生活,或贊美田園風光。
這首《春暮西園》便是其中的代表,描繪了清新明麗的暮春圖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詩歌首句同樣描寫了地點和環境,漲滿春水的池塘,倒映着清朗的天空,芳草環繞,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接着的第二句則是點明了暮春多雨的節令特點。
第三句畫面一轉,描寫的是落花凋零的景象,同樣符合暮春的節令特點。
最後一句,詩人并沒有順着落花,抒發傷春愁緒,而是宕開一筆,推出了一個蝴蝶紛飛的鏡頭。
整首詩起承轉合,圓融通暢,一反傷春情調,樂觀灑脫,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由此可見。
一夢繁華盡,一夕花事了,盈一袖清風,聽一池疏雨,挽一段年華。
在闌珊的花事裡,靜守流年;在浩蕩的綠意裡,細嗅光陰。
季節的長廊裡,一紙時令翩跹而過。
那些灼灼的花事,潋滟的春水,一一浩蕩,又一一落幕。
将流年入詩,以時光入畫,卷軸上,有一地落花的疏影,一簾煙雨的迷蒙,也有一川芳草的綠意。
“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桃花”,三首古詩,願春光不負,四季無恙。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