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車友群聊着天,腦袋一熱想攢台新機器(反正也是2018年初攢的那套老8700K用膩了),目标也很簡單,直指銳龍APU就完了~閑話少說,老規矩看圖說話吧:
其實這套機器也是閑置舊件攢多了導緻的[捂臉]首先是夏天給1号機換Tt白金850替換下來的AJ850M,然後是閑置一年沒上機的盈通1TB SSD,還有6月份掉盤的雷克沙NM610 500GB固态(狗東換了個新),還有去年買3900X時候閑置的嶄新棱鏡散熱器、8700K老機器上拆下來的4根8GB棘蛇3200内存,[奸笑]外加張大媽給的1000禮品卡,實際上也就是買個主闆、處理器、機箱就搞定了[酷]
固态有三個,2018年買的1TB盈通2.5寸固态,狗東換新的掉盤NM610 500G 另一塊同款同型号的500GB,然後3.5的老500GB希捷硬盤,這個純粹是下載東西用的。
NM610型号250G和500GB前後買了5~6塊,以後基本不可能再買了,掉盤過一次不敢有下次了[捂臉]
去年内存Z便宜的時候買的,折合130~140一條吧,不過最近内存也降價了,除了顯卡之外幾乎所有配件都降到去年上半年水準了。
然後是處理器~ 一開始打算弄Ryzen7 5700G,後來琢磨了一下,這台機器最終還是會裝個RTX3070或者RX6700XT,1号機的3900X會淘汰到這個機器上,所以姑且來個5600G得了。
事實證明,6核12線程的Zen3 5600G玩遊戲啥的帶個RTX3070檔次的在2K下問題不大,下月回青島時候把RTX3090插上去試試[奸笑]
這個盒子去年買回來之後取出CPU就用膠帶封起來了,并且預計到散熱器終究會派上用場[捂臉]
銳龍9 3900X開箱就給H110Ii伺候着,這套棱鏡就閑置至今沒用過。
糾結了一下原廠矽脂留還是不留,後來還是懶,就用它吧。
主闆這塊除了迫擊炮沒考慮過别的,但最後刷到了雪雕,當時各種券和優惠下來比迫擊炮便宜了50,不到700還帶Wifi的雕,感覺蠻合适了。另外,淘哥的USB設備太多,新買的小機箱前置隻有1個USB,雪雕背闆雜七雜八配了9個U口,也是剛需之一,因此臨時變道了。
主闆配件一覽,天線和華碩的差不多(角度可調,似乎更好一點)SATA線兩根,說明書、驅動盤、雕牌貼一個。
主闆顔值這塊純粹上面大散熱片頂着,實際上沒有迫擊炮好看,堆料方面後者應該也更好些。
接口面闆散熱蓋闆特寫一個,确實蠻好看的。
供電一覽,中規中矩吧,習慣了迫擊炮的壓迫感,看其他都沒啥感覺了[吐舌]
其他部分随便看看了
芯片組的雕牌散熱片,除了logo之外,這體格着實有點寒酸啊
前置USB3.0和四個SATA接口。PS,側插USB前置插槽好評,布線舒服得多。
這M.2的散熱片,真的算是... ...淘哥用過Z醜的了,直接拆了,還是用2019年買的喬斯伯。
背闆8個USB-A和1個USB-C,比迫擊炮多了幾個。
然後是電源露個臉,去年7月裝機的時候露過臉了,用到10月底就陪着3900X和3090吃灰了,今年6月直接被Tt白金850替換下崗,所以說前後也就用了5個月。PS,因為前後買過兩套AJ850M,所以有兩大包線[捂臉]
全日系10年保修,性價比這塊還是可以的。
但這個電源CPU/PCIE一共4組,配雙8pin的主闆時,裝3x8Pin的顯卡(3090、6900XT)就有點難受了。
然後是本次挑了時間最久、等快遞最久的——機箱。本來想再買個去年底給10500那套機器時用過的雷匠RM3,結果一查價格直接漲了30%,所以後來選了近似規格的小喆同學,型号不記得了,最便宜那個299的。
整機除了半塊鋼化玻璃之外都是鋁合金的,做了非常多的沖壓散熱孔,預留了90mm和120mm風扇位。但是沒有防塵罩╮(╯▽╰)╭
側闆分上下兩塊,上半個闆子支持360冷排,下面半個是鋼化玻璃側透,在緊湊型MATX機箱裡面算另類的配置。
顯卡這塊給了兩塊背闆,一個是正常側裝的,另外一個是豎裝用的(需要自備顯卡延長線)。注意背闆風扇尺寸為90mm,RGB可選範圍不多,之前買過一個喬斯伯的90mm 5VRGB版要30多塊錢,不算便宜。
底闆也是全開孔的,可以裝兩個120mm散熱風扇,硬盤位置要自己摸索了(等下我裝的就挺别扭的[捂臉])
箱體内部裝好了主闆銅柱,哦對了,這個機箱支持ATX全尺寸電源、超長顯卡。
ATX電源支架一覽。
Ryzen5 5600G原配風扇和銳龍9的棱鏡對比一下。
呵呵了~
然後是Ryzen5 5600G上工前留個影,目測這U能用2~3個月,然後被3900X替換下崗。
貼紙Double一下,多了個核顯當然要多張Vega貼紙。
最後看一眼這個奇醜無比的散熱片。
還是前年買的喬斯伯好看。
兩塊NM610 500GB就位,左邊這塊上的散熱片還是年初9塊9的神車~
雪雕在CPU插座旁邊留了個RGB孔位,算是給棱鏡量身定做的了,布線很方便。
4根棘蛇就為,光不光無所謂了,DDR4-3200的頻率伺候5600G姑且OK了~
看一下機箱塞滿配件的布局,850W的标準尺寸電源放裡面也很輕松,布線方面弄利索點(最好用定制線)插個RTX3090也沒啥壓力。
機箱頂部空間不算太富裕,可以按需裝散熱風扇,我就不弄了,就這一個5600G的熱源,機箱散熱都免了。
這個機箱的硬盤位有點随緣了,沒有太明顯的螺絲孔位提示,摸索了半天...
底下勉強找了幾個孔固定上了。但是另外一個2.5寸的固态盤不曉得咋整了[吐舌]
最後還是祭出萬能的3M泡沫雙面膠搞定了,留出一定空間避免熱量“交叉感染”。
湊合湊合得了,也不是不能用╮(╯▽╰)╭
電源線啥的[攤手]愛誰誰吧,反正也沒啥光,布線就随緣了。
完事兒,也沒亮機之際就給裝蓋子封箱了,強大的自信啊~
哦對了,雪雕的天線來個特寫吧,着實好看。
裝新機器怎能少了這個儀式?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撕膜環節[淚奔]
雕牌貼這裡吧。
這塊沒顯卡的側透闆要寂寞一陣子了,當初要是沒賣3070冰龍X4的話,裝這裡一定很好看[笑哭]
通電,開機,這點光足以了~ 省得看到那麼多線啥的亂七八糟,哈哈哈。
裝完機器随便曬幾個測試圖5600G的裝機貼、跑分圖太多了,顯卡亂世苦命久矣,老百姓們也就隻能用用5600G、5700G應應急了。下面這幾個圖随便測下完事兒,隻要别有什麼畸低的異常數據就滿足了。(測試室溫21°C,BIOS内風扇策略為靜音,PBO為AUTO,内存XMP自動3200MHz,其他默認)
主要配置如圖,想必也代表了近半年來很多機油無奈的共同選擇。
新版魯大師跑83萬左右,處理器50萬、顯卡11萬3,内存11萬,硬盤10萬。
CPU-Z,主頻3.9~4.4GHz,對比替換下來的8700K還要低一些(後者3.7~4.7GHz),但實際上二者的性能着實差了一截,7nm和Zen3架構帶來的三代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主闆的話B550M也是大路貨了,一開始曾考慮過PDD最近340塊錢的B450M迫擊炮MAX,後來琢磨了一下,一個Wifi6的網卡 天線差價至少100 ,再算上芯片組代差100 ,再加上供電方面未來還能插上我的3900X,還是踏踏實實B550M吧。
内存米沙說的,去年内存便宜,四條美光顆粒的棘蛇3200MHZ,性價比不錯。
CPU-Z跑分單核過600了,年初那台i7-10700KF超頻到5.2GHz也就勉強過600,這貨才4.4GHz啊,也是服氣了。
FSE得分1622,低于該産品的平均分1782(懷疑這個是不是連Ryzen7 APU的也算進來了?),GPU跑滿1.9GHz,溫度最高41°C,SOC最高43°C,處理器最高65°C,GPU功率36W(這個不知道準不準)。
TSE得分661,低于該産品的平均分691,GPU跑滿1.9GHz,溫度最高44°C,SOC最高46°C,處理器最高66.1°C,GPU功率40W(這個同樣不知道準不準)。
總結這台電腦總體來說還是挺滿意的,至此,淘哥日常用的四台電腦全部完成AMD Yes的交接,1号機的Ryzen9 3900X、筆記本的Ryzen9 5900HX、辦公本的Ryzen5 5600U、小辦公機的Ryzen5 5600G,當然Intel的CPU也挺好,尤其是這一代的銳炬Xe甚是不錯,不過今年内應該是不會考慮換了,下一代再說吧[吐舌]
以上就是本次随意攢機的流水賬,感謝諸位的關注,咱們下期節目再見[再見]
以上就是本期廉價數碼曬單的内容,如對文中産品感興趣,您可在關注淘數碼後私信【20】自動獲取更多參考信息。淘數碼值選車站每日搜羅全網好玩不貴的PC配件、數碼生活好物供您參考!感謝閱讀本文,我們下期節目再見ヾ(•ω•`)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