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但比閱讀更重要的就是,運用。
我身邊很多家長都存在同樣的苦惱,那就是:孩子隻會讀,不會寫。
尤其是對于很多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平時也會大量閱讀,但隻要遇到寫作就難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圍繞着家長普遍關心的兩大問題來講講,如何才能做到“讀有所用”。
- 孩子喜歡看書,但是詞彙量少怎麼辦?
家長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寫作,重點在于對字、詞、句的運用。
簡單來說,如果要評價一篇作文是否優秀,第一考量标準就是:
用詞恰當、語句優美、修辭華麗。
所以,如果孩子隻是幹巴巴地看書,并沒有養成積累字詞句的習慣,那麼對于寫作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選書。
很多孩子喜歡看一些比較好讀的暢銷書,但是對孩子來說,越是文字簡單,閱讀時不加思考的書,就越沒有幫助。
給小學階段的孩子選書,家長一定要看這本書對事物的描寫是否細膩,詞語是否豐富,而不是隻考慮可讀性。
将可讀性作為選書标準,是要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階段。
而等孩子可以自主看書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閱讀對孩子的作用是什麼。簡單來說,我們要試着幫孩子把閱讀轉化成工具。
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注意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齡段哦!
文學作品對字詞句是非常“講究”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更注重對詞句的推敲,所以不管描寫事物還是情感表達都非常生動細膩。
那麼除了選書要慎重,更關鍵的一步就是做好讀書摘抄。
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标記好詞好句,然後将它摘抄到讀書筆記上。
在平時練習寫作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對于對語言不是非常敏感的孩子來說,也可以嘗試模仿好詞好句。
都說重在積累,如果孩子平時就能養成摘抄的好習慣,那麼對于字詞句的把握也會越來越好。
- 孩子寫作就像寫日記,沒有邏輯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跟我同樣的困惑,孩子寫作完全沒有邏輯,東一句、西一句,連起來根本不像是一篇文章,更像是流水賬一樣的日記。
其實,這在孩子剛開始接觸寫作的階段是很正常的現象。
很多孩子看的書多,但并不見得邏輯思維能力強,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孩子往往是沒有框架的。
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分兩步解決:
第一,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閱讀。
思維導圖,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思維工具,能幫孩子快速建立寫作邏輯。
現在很多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已經開始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自己歸納和記憶重點了,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
我們可以先讓孩子通讀一本書,等孩子對書中的内容有簡單的記憶後,再引導孩子繪制思維導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習慣,繪制不同的思維導圖,例如樹狀圖、流程圖等)
之後我們可以幫孩子把思維導圖的大框架搭建起來,這裡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比如: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誰?”
“主角為什麼會這麼做?”
“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根據問題畫出思維導圖的主幹後,再讓孩子通篇精讀,把問題的答案變成導圖的分支。
第二,由點到面、由近到遠,逐步練習寫作。
其實孩子的寫作邏輯能力差,也跟想象力有關系。
比如很多孩子剛開始接觸看圖寫作的時候,看着眼前這幅圖片,根本想象不出來在這個畫面中發生了什麼。
其實就像畫畫一樣,臨摹實物要比根據想象畫畫簡單多了。
對此,我們可以試試由點到面的寫作練習方法,先從觀察身邊細小的事物開始。
舉個例子,我家鄰居經常帶孩子去戶外,觀察和感受周圍的景色,然後寫一篇作文。
鄰居會讓孩子從細小的事物開始觀察,比如地上的落葉、樹上的螞蟻等,然後再引導孩子擴大“觀察面”。
比如她會這麼問孩子:“你再看看,螞蟻在什麼樣子的大樹上爬行呢?”
之後再逐步擴大,從落葉、螞蟻,到樹、街道和天空,這樣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和感受能力。
我一直比較想要分享給家長的一個觀念是,閱讀其實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寶貴的工具。
閱讀的好處不僅能幫孩子提升專注、理解、邏輯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表達、寫作等輸出能力。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兒童閱讀。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閱讀其實就是“輸入—輸出”的閉環,所以閱讀方法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隻是走馬觀花地看書,那麼就不會有輸出,閱讀也就是無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