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基金大熱,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居民整體的投資理财行為究竟呈現何種特征?數據來說話!
今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螞蟻研究院通過線上調研平台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支付寶活躍用戶進行了問卷調研。今天(7月14日),這份《中國居民投資理财行為調研報告》正式發布。
居民收益期望偏高
報告顯示,居民的理财投資配置最多的三類資産分别是:銀行存款、公募基金和股票。其中有64%的受訪者配置了銀行存款類資産,配置比例最高。其次是公募基金,占比44%。對于公募基金而言,受訪者最喜歡混合型基金。
居民投資理财配置最多的三種資産
用戶配置公募基金的種類
從整體來看,居民收益預期偏高,這在高學曆群體中尤為明顯。
36%的受訪用戶對于投資的年度期望收益在5%以内(包括“不虧就好”),22%用戶的收益期望在5%-10%,而19%左右的用戶收益期望在 10%-20%。值得注意的是,10%用戶期望收益高于30%。考慮到絕大部分受訪者的資産配置偏保守(銀行理财占比居高),這說明相當部分(五分之一)的用戶預期理财收益較高(高于20%)。
居民對投資理财的期望收益
而且越高學曆的人預期收益越高。按照受教育程度進行分組,小組的預期收益率随着教育程度提高呈上升趨勢。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曆組别的預期收益率最高,但這個群體的内部差異化也很大。總體來說,高學曆投資者存在收益期望過高的現象, 這或許與高學曆受訪者對于自己的投資理财能力更自信有關。
學曆與理财收益期望
紮心的是,雖然有40%的受訪者抱有10%以上的收益預期,但2020年的實際收益率超過10%的受訪者隻有32%;20%的受訪者期望收益20%以上,而實際收益超過20%的受訪者僅占16%。
2020年居民的投資理财實際收益
7月13日,在“2021年上海證券報資産管理高峰論壇”上,東方紅資産管理總經理任莉也在主題演講中專門提及這個問題。“不合理的回報預期容易引發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和行為偏差,投資者對權益資産的長期收益認知不足、對權益資産的波動認知不足,從而導緻投資行為偏差,呈現短期化傾向。”
投資者持基時間較短
從投資者持有基金産品的時長來看,報告顯示,72%的受訪用戶願意持有的時間在一年以内,這其中有27%的用戶不願意持有超過三個月。
願意持有基金産品的時間
而對于基金産品的虧損,隻能接受三個月以内虧損的受訪用戶近50%,86%的用戶隻能接受一年以内的虧損。
用戶能接受的虧損時長
此外,投資者持有期限也與投資者選擇基金時所關注的重點要素相關。依照他人推薦購買産品的用戶的平均持有時長最短。關注基金本身外部特點(如曆史收益、費率、封閉期長短)的用戶持有理财産品的期限都偏短。相反地,追随明星基金經理和基金品牌效應,以及關注基金投資邏輯的投資者更傾向于長期持有。
産品持有時長與關注基金的要素
而對于基金遭遇損失或取得收益時是否改變投資計劃,調查顯示,當面臨超過20%的損失時,35%的投資者可能會改變計劃;當收益超過20%時,近50%的投資者選擇增持。
基金遭遇損失、取得收益時是否改變投資計劃
定投提升理财收益
報告顯示,從受訪者的2020年實際收益來看,有定投習慣的投資者收益比沒有定投習慣的投資者收益更高。這部分的收益可能來自更有紀律性的投資,使得投資者規避掉頻繁的擇時和追漲殺跌行為,進而獲得時間平滑後的長期投資回報。
是否定投與2020年實際年化收益率
在收益超過20%之後,選擇追漲的定投人群隻有13%,而這個比例在非定投群體中占到 21%,說明有定投習慣的投資人在取得較好基金投資收益後不會大規模追漲。
是否定投與追漲比例
在投資蒙受20%的損失之後,定投人群選擇不對原有投資進行改變的比例(33%)也高于非定投人群(28%),即定投人群在基金回撤後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投資計劃。
投資損失20%後是否改變投資計劃
有定投習慣的投資人,對基金回撤的容忍度更高。
從整體來看,有定投習慣的投資人在基金虧損超過25%會明顯不安,而沒有定投習慣的投資人在基金虧損超過20%就會明顯不安。有定投習慣的投資者可以容忍基金虧損10.4個月,而沒有定投習慣的投資人僅能容忍基金虧損7.8個月。
基金虧損多少投資人會感到不安
是否定投與虧損後的持有時長
總體而言,具有定投習慣的居民更不易受到追漲殺跌情緒的影響,對于短期虧損的心态更平穩,持有基金的時間更長,這些現象都反映了投資理财的紀律性使得投資者行為更加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