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後大家都想幹什麼?有沒有想出去走走,其實我每次很向往這種生活,吃完飯出去走一走、到公園、操場上面消消食,這是多麼惬意的事情!
可現在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很多人仍然是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匆忙的吃完飯後去 “搬磚”,哪有那麼多閑暇時間去運動,有點時間可能就想刷刷劇,聊聊天,補補覺。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運動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消化,有利于血液循環,促進血糖的控制等,那麼吃完飯後,該如何科學運動?飯後多久可以運動?你知道嗎?
飯後運動并不是要求做高強度運動,比如打籃球、長跑等劇烈運動,這些反而會導緻胃腸道出現不适症狀,比如反酸、嗳氣、食物反流、腹痛等不适感,反而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所以飯後最好的運動是以散步這種比較柔和一點的為主,此時的運動不是為達到鍛煉的目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舒服。
可以陪陪老婆、兒女、老爸老媽在公園、江邊或者湖邊等空氣新鮮、環境優美的地方散散步、消消食,避開那種環境差、人多嘈雜的地方,獨自一人可以聽聽柔和的歌,心情愉悅。
那麼我們飯後什麼時候可以進行強度高一點的鍛煉呢?
一般飯後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逐漸進行一些強度高一點的運動了,但是這個也需要根據所吃的食物和自身感受來決定。
如果吃的東西比較素,那麼可能并不需要一個小時,吃的比較油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食物越油膩,胃的排空時間就越長,在胃裡面停留的時間就比較長,此時做高強度的運動就會引起反酸、嗳氣、腹部不适等表現。
總的來說,飯後運動沒有什麼禁忌,除非自己走不得之外,鼓勵大家飯後做一些以散步形式為主的柔和運動,同時保持心情愉悅,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飯後運動的效果。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柒畦,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