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曾說一句話:“惟務緻其良知”,強調我們要以德為先,和孔子的一句話不謀而合。
孔子在論語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即便一個人,如果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一個良好的天賦,但是這個人人品驕傲放縱,這樣的人也不值得一提。
如果一個人才高八鬥,但是德性不好,品德不好。這個時候的,所有人都不會看他一眼。隻有那些德才兼備的人,以德服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王陽明曾說;世之君子,惟務緻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
王陽明的這句話和孔子的話不謀而合,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一個人無論才能有多麼強大,他需要有足夠的德行,才能夠駕馭他的人生,才能夠讓人真正的佩服。
王陽明的心學中,緻良知是唯一的核心。在這個基礎上,良知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個品質。王陽明認為世上的君子,隻要專心的修養自己的品德,就能夠真正的辨别是非好惡。
像對待自己的心态一樣去對待他人,比如說别人犯錯的時候,用原諒自己過錯的一種胸懷,去原諒别人的過錯。對待别人的事像對待自己的事一樣那麼關心,把天地萬物看作一個整體,這才是一個為人之道。
王陽明所強調的緻良知,并不是簡單的文學指導,更是一種做人之道。一種做人的道德,以及道德和良知,一個人應該有良好的精神品質,作為自己人生的準則,對自己修養有着一個非常高的要求。
對于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一個真正能讓人佩服,讓人尊重的人,一定是德行好的人。
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看法,都認為那些有權勢的人身邊總是有很多的朋友。因為,正是那些權勢,讓他們身邊前呼後擁。其實這隻是一種表象,對于這種人來說,他有權有勢的時候,身邊前呼後擁。當他有一天挫敗的時候,身邊的朋友會立馬散去,所謂的樹倒猢狲散。
但是,如果一個真正有德行,有品德的人來說,無論他的生活是高處還是低處。又或者他是否遇到了人生重大的變故,他身邊仍然有一群尊重他的人。仍然有一群,願意陪他度過人生低谷的人,這樣的人生才是我們應該所追求的人生。
再回到我們今天所說的那一個觀點,王陽明所說的“惟務緻其良知”,也正是我們所強調的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品德。有德之人,才能夠受到别人的尊重,通過腳踏實地獲得的成功,才值得我們敬佩。
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是品質不好,但是非常有才能的人。這樣的人才思敏捷能力出衆,容易走捷徑上位,得勢的時候,他會對社會造成一種危害。另外一種人都不足挂齒,這種人德行不好,但是他能力有限,對别人造成的危害并不大。
從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真正讓人敬佩的人,真正名留青史的人,都是有良知有德行的人。
王陽明就告訴他的學生,良知是一個人的内心。不能泯滅自己的良知,品德是我們行走人生的前提,才能我們創造人生的一種手段。隻有做到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使人生更加絢麗,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