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闆筋似乎總帶着一股與生俱來的勁兒,那是一種難得的食物精神。』
小時候最愛的事兒之一就是攢零花錢,現在想想,當時那麼熱衷于攢錢,實際享受的并不是過程,而是分外癡迷能用零花錢買零食的結果。那時候,最愛買的零食有那麼固定的幾樣,辣條、幹脆面、妙脆角、香辣牛闆筋。前兩者是常客,因為便宜,而後兩者,則由于價格的緣故,不能常吃。所以每次吃都會分外珍惜,尤其是那一口牛闆筋,越嚼越香,再配上絲絲微微的辣意,簡直是童年的零食口味擔當。
1
闆筋,是禽畜類動物背脊部位的聯結處,它是串連起全身運動肌肉的主大筋,正是因為這一特性,它才有了奇妙的口感。而牛闆筋,則是闆筋中的翹楚,其主要成分是高彈性的蛋白質,所以更有韌性,也更耐咀嚼。牛闆筋産量并不算高,一頭成年黃牛的出筋量在1公斤左右。按照常理說,這本應是物以稀為貴的東西,但它不易入味,處理時間長,所以一般人家也就不吃牛闆筋,吃它的都是些窮苦百姓,用它當打牙祭的吃食。
圖 / 視覺中國
但對于真正的饕客而言,天下沒有難吃的東西,隻有不會烹調的廚子。為了做出好吃的牛闆筋,人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将這一桀骜的食材馴服。在萬千馴服方式中,首屈一指的是朝鮮族的拌牛闆筋。
朝族人在挑選原料的問題上,相當嚴苛,牛闆筋必須得是新鮮的,這樣才具備烹調的基礎。那如何判斷牛闆筋新鮮與否呢?其實這并不算難,外觀上,它需要呈淡黃色或白色,在觸感上,要微微濕潤但不粘手。将這樣的牛闆筋清洗幹淨,拌上蔥姜蒜,然後放入高壓鍋裡煮上一小時就算完成了初步的鍛造。
衆所周知,在朝鮮族人民的美食譜系裡,辣椒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在烹調牛闆筋時,辣醬同樣重要。晾涼後的牛闆筋切成薄透的片狀或者更細緻的絲狀,之後拌上辣醬,再依據個人口味,添上醬油、醋、芝麻、孜然等調味料,這道菜就算完成了。大道至簡,拌牛闆筋就遵循這個道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醬料一齊滲入牛闆筋體内,縱使其本體味道寡淡,但有了豐富的調料的加成,牛闆筋也就變得不再普通。口感上,它韌勁十足,涼吃的方式使得它還增添爽滑感。而在味道上,它則充分發揚了辣醬的精神,甜辣口味皆具,在唇齒間交相呼應。再加上芝麻所迸發出的沁香,這道拌牛闆筋征服了一衆酒肆裡的食客。由于這種方式易保存,它也得以在祖國的任何一處餐桌上發光發熱,它已然是韓式烤肉、冷面等餐食的最佳拍檔。
圖 / 視覺中國
2
與拌牛闆筋異曲同工的,是烤牛闆筋。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它們的形态都很薄,同時也都很注重對醬料的把控。坊間傳聞,牛闆筋最初受到歡迎就是在燒烤領域。烤牛闆筋,制法也并不繁複,将煮至斷生的牛闆筋斜切為薄片,串成串兒,置于烤箱之上就完成了大半流程。剩下的就是對火候的把控與醬料的調配了。
烤牛闆筋,火大了,就會變得異常生硬,而火小了,則白白浪費了一番炙烤與淬煉。所以為了達到中和,烤串兒師傅往往會在牛闆筋的表面淋上一點點清水,以防止水分過度流失而影響烤制。除此,烤制過程中,還可加點陳醋,使得牛闆筋具有回軟的特性。如此這般,能很好地實現了原香和燒烤熏香的融合。
在調料方面,如果是初階的師傅,有些孜然、芝麻、辣椒面也就夠用了,但味道麼,也隻能平平無奇。到了真正的行家手裡,那調料就是另一番樣态了。事先切好的洋蔥切成細碎的片,碾出汁水,再混合上“三粉三油”:小茴香粉、孜然粉、辣椒粉與蚝油、紅油、生抽醬油。刷在牛闆筋表面,翻面來回烤上幾次,便可上桌了。如此烤制的牛闆筋口味值拉滿,調料的完美配比與周身覆蓋,令其有嚼勁的同時,又不失香軟的魅力。濃郁的燒烤味和香辣味,讓人沉醉不已,撸幾口牛闆筋,喝幾口啤酒,惬意的勁兒能持續很久。
紀錄片《宵夜江湖》
3
不過烤牛闆筋更像是夏日專屬,到了寒冷的冬季,人們紛紛轉投另外的一款牛闆筋制品,牛闆筋火鍋。但不得不說的是,牛闆筋火鍋頗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因為在這鍋裡,不單單是牛闆筋的獨角戲還有肚絲、蹄筋、牛肉等等。,所以老饕往往将其喚作筋頭巴腦鍋,看過《闖關東》的人,或許都會記得那一幕,劇中的潘五爺就說了自己在飲食上的趣味就是這筋頭巴腦,“翻過來嚼,翻過去嚼,咂麼着,别提有多舒服了。”
牛闆筋火鍋在制作上相當方便,隻需将闆筋切成條狀,下入鍋中,等待開鍋即可。鍋内需放上骨湯或者肉湯,待到煮沸之時,筋肉随意挑選,隻管大快朵頤。而在蘸水上,與牛闆筋火鍋最為适配的是醋碟,香醋外加油辣子,既可以很好地祛除腥膻味兒,也能夠解掉筋肉的油膩。
此番出現在火鍋中的牛闆筋,一改往日“硬氣的面孔”,變得溫潤軟爛,老少鹹宜。但在咀嚼過程中,它仍舊不時地釋放出自己勁道的口感,令味覺體驗極富層次感。吃到中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加入其他菜品涮食,一口筋,一口肉,一口蔬菜,似乎每一種口味都能在這沸煮的鍋内得到滿足。
電視劇《闖關東》
但無論如何烹調,牛闆筋似乎總帶着一股與生俱來的勁兒,那是一種難得的食物精神。它仿佛在告訴食客:我表面“油鹽不進”,但你若是找到了料理的訣竅,那我也能呈奉出驚豔的滋味。這和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樣,平日執拗倔強,但碰見對脾氣的友人時,也就放下芥蒂,展現出柔軟的一面了。
小時候不會想牛闆筋衍生出的意義,隻懂得将它作為零食,填飽閑饑難忍的時光。而長大後,在吃諸多牛闆筋菜式的時候,會誕出奇怪的想法,比如說,要不做個像牛闆筋這樣的人吧,有自己長久的堅持,不論遭遇何種境況,都保持原初的模樣。其實有時候,桀骜可馴并不意味着屈服,因為很有可能,新的風味就會在當中生發。
當然,吃東西時,談過多的哲思,會平添負擔,索性那就像個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吃吧。懷着赤子之心,說上一句,我,最愛一口牛闆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