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水煮和清蒸哪個好?你們是在議論我嗎?想要買到肉質飽滿的皮皮蝦,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皮皮蝦水煮和清蒸哪個好?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皮皮蝦水煮和清蒸哪個好
又到了吃皮皮蝦的季節了,每年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都是皮皮蝦大量上市的季節,肉質鮮甜細嫩的皮皮蝦居然長相還是萌萌哒。皮皮蝦的名稱很多,蝦姑,蝦爬,濑尿蝦,富貴蝦等都是它的名字,我喜歡吃皮皮蝦,所以今天把自己總結的一些關于皮皮蝦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你們是在議論我嗎?
皮皮蝦挑選的幾個小技巧。想要買到肉質飽滿的皮皮蝦,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
挑選背殼發青的,這樣的皮皮蝦發育的比較成熟,肉質飽滿,如果是發白發黃的肉質相對會比較差點。
捏一捏皮皮蝦腹部這一側的脖子,硬一點的說明肉質飽滿,軟軟的則說明不夠強壯,自然肉質也會不太好。
看腹部這一側的尾巴顔色,顔色深的則說明肉質飽滿。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挑在水裡遊的比較活躍的大一點的皮皮蝦,如果覺得前三點比較繁瑣,那就隻記住這一點就行。
在市場買皮皮蝦的時候,有的店家都會把公母分開賣,公蝦會便宜些,母蝦會貴一些,因為母蝦有黃,五月份左右的皮皮蝦的黃相對比較飽滿一些。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吃帶黃的皮皮蝦,因為皮皮蝦的黃煮熟以後太硬,口感我覺得不是太好。我買皮皮蝦就一個目标,挑大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公母皮皮蝦的特征。
公皮皮蝦
看腿的數量。從頭部以下開始,公皮皮蝦有八條腿,緊貼在最下面的兩條腿上還有兩條小細腿。
看背部。公皮皮蝦背部的殼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顔色。
母皮皮蝦
母皮皮蝦的特點則比較明顯,隻有六條腿,同時脖子的位置有一個乳白色的“王”字。整個背部不同于公蝦,會有一條貫穿蝦身的黑青色的線條。膏多的母皮皮蝦就像下圖一樣,尾巴處會看到橘黃或者金黃色的膏黃。
皮皮蝦到底是清蒸好還是水煮好?水煮的特點是蝦肉水分足,從而使肉質會更加的細嫩,但如果是比較嫩的皮皮蝦,用水煮的方式,會使肉質變得松散,失去鮮味和口感。
清蒸的特點是肉質緊實,香味濃郁,鮮味基本不流失,即使是比較嫩的皮皮蝦,通過清蒸以後,肉質也會比水煮的要緊實些。
所以,我個人比較傾向于清蒸的方式。
皮皮蝦蒸多長時間合适?首先,不管是清蒸還是水煮,都要等水開下鍋,這樣可以防止皮皮蝦在鍋裡待的時間過長,鮮味流失,還會使肉質變老影響鮮嫩的口感。個頭在10-15公分左右的皮皮蝦,清蒸的時間我建議5分鐘,這樣出來的肉質Q彈細嫩剛剛好。如果是水煮,時間可以縮短為3三分鐘,這也是水煮的優點,成熟比較快。
剝皮皮蝦的方法。很多朋友為皮皮蝦剝殼而煩惱,其實皮皮蝦剝殼還是很輕松的,用剪刀沿着蝦身邊緣剪一圈,這樣就可以輕松的把殼取下來了,這種方法不容易被蝦刺戳到。
如果徒手剝的話,隻需要從皮皮的側面,一節一節的把殼掰開,這樣也會把殼輕松的分離開。
還有一種現在頗為流行的辦法,把皮皮蝦去掉尾巴,用一根筷子貼着殼,一隻插到頭部的位置,然後用手捏住皮皮蝦的底部,接着擡起筷子就可以把蝦殼整個的掀起來。
皮皮蝦除了清蒸水煮,還有很多好吃又有滋味的做法,下期我就給大家分享三種好吃有味的皮皮蝦做法。非常感謝朋友們的點贊和關注,我會繼續努力,分享自己的美食經驗,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