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事美文?誰破了“天荒”唐朝每逢大考之年,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的舉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應試當時湖北荊州地區赴京應考的舉人,連續四五十年沒有考中一人,于是人們便将荊州一帶稱為“天荒”,以諷刺那裡長期沒有一個舉人考中進士,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趣事美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趣事美文
誰破了“天荒”
唐朝每逢大考之年,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的舉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應試。當時湖北荊州地區赴京應考的舉人,連續四五十年沒有考中一人,于是人們便将荊州一帶稱為“天荒”,以諷刺那裡長期沒有一個舉人考中進士。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這一年,荊州進京應試的舉人中.有一個叫劉蛻的人終于考中了進
士.于是人們将此事稱為“破天荒"。
“我”在古代是兵器
“我”在古代是一種兵器,不是現在第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現在的“我”與“伐”。“戰”、“戟”、“殘”這些打打殺殺的字長得很像,說明“我”在古代與它們是近親,與現在“我”的意思相差十萬八千裡。
《說文解字》上說:“我,古殺字。”“我”這種武器盛行于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後逐漸消失。根據現藏于故宮博物院西周時期的青銅“我”和現藏于陝西扶風博物館西周時期的青銅“我”來看,“我”的形狀有點像《西遊記》裡豬八戒扛的鐵筢子,隻不過“我”是三根齒罷了。“我”是一種短兵器,裝上長柄後才能用于戰場上砍殺,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來時,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難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時候,人們使用的第一人稱代詞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賤民”以及“餘”、“吾”等等,當然使用最多的還是“餘”、“吾”二字。那時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專用詞,《爾雅,釋诂》中解釋說:“朕,身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朕”隻能是天子自稱。至于“寡人”,更是大衆用詞,《詩經,邶風》中就有“先君之恩,
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專稱。
“我”作為第一人稱代詞用,最早見于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當時的“我”作為代詞用,指的是“我們”。“我”是怎樣由兵器轉為
人稱代詞的呢? 原來“我”是會意字,它從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鬥志,所謂枕戈待旦,大丈夫
當“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因此武士們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歸屬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從那時沿用至
今,再也沒有變動過“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