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句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型。陳述句又分為肯定的陳述句和否定的陳述句,簡稱為肯定句和否定句。
陳述句在書寫時句末用句号,在朗讀時用降調。
(一)肯定性陳述句肯定形式的陳述句一般是無标志的。如果要強調,常常加動詞或副詞“是”。
如:他去北京了。
→是他去北京了。
→他是去北京了。
→他去的是北京。
(二)否定性陳述句陳述句的肯定形式一般都可以變為否定形式,通常用否定詞“不”、“沒有”。
如:他吃。→他不吃
他吃了。→他沒吃。
他聽得懂漢語。→他聽不懂漢語。
他聽懂了漢語。→他沒聽懂漢語。
“不”是副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性詞語前,對動作、意願和事物的性狀加以否定。“沒(沒有)”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是否定動作行為或事情的發生。
“沒(沒有)”還可以作為動詞,用在體詞性成分前,表示不存在、不具有。
比較:
他有病。→他沒病。 (“沒”是動詞)
他病了。→他沒病。 (“沒”是副詞)
(三)肯定否定的不對稱1.異形同義
在一些習慣用法中,句子的肯定形式跟否定形式所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但這樣的格式不具備類推性。如:
好開心一好不開心(都是“開心”)
差點兒摔倒--差點兒沒摔倒(都是"沒摔倒")
2.雙重否定
雙重否定格式用來表示肯定。有的是加強肯定,口氣更加堅決。如:
你不可不來。
你不能不說話。
有的是減弱肯定,緩和口氣。像“不是不”、“不無”、不得不、“不敢不”、“不可不”等。如:
我不是不喜歡。
他也不無可取之處。
(四)陳述句的五種基本句型(1) 主語 連系動詞 表語
(2) 主語 謂語(不及物動詞)
(3) 主語 謂語(及物動詞) 賓語
(4) 主語 謂語(及物動詞) 間接賓語 直接賓語
(5) 主語 謂語(及物動詞)v. 賓語 賓語補足語
(五)轉換方法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或把陳述句變為反問句時,可通過具體的練習,總結出改變句式的方法:
陳述句變反問句:原句 疑問詞(怎能;難道) 不 語氣詞(呢?;嗎?)-句号 問号
反問句變陳述句:原句-疑問詞(怎能;難道)-不-語氣詞(呢?;嗎?)-問号 句号
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号,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後的陳述句中适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緻。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确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确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與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緻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
同樣,肯定句變反問句,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必須在适當的地方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一緻。比如:“你應該去看他。”變為:“難道你不應該去看他嗎?”
否定句變反問句,去掉句中否定詞或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再放上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應該看她。”變為“難道他應該去看她嗎?”或“難道他不應該不去看她嗎?”由此可見:反問句的問号,起了一個否定詞的作用。反問句是對一個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