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最初譯名是“觀世音”,是梵文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的意譯,是遇到苦難“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的意思。唐代因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故去掉“世”字,略稱為觀音。觀音是大乘佛教中十分崇奉的一尊菩薩,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别傳有“六觀音”,禅宗亦塑有各種觀音像。淨土宗更是把觀音作為“西方三聖”之一來供奉。從隋唐以來,民間更是形成了廣泛的觀音信仰,并逐漸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宗教節日,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誕生日(這天是她為人的生日,她成了三公主),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是跳火坑的日子。她的父親不讓她學佛,命人活活的燒死了她。其實是菩薩的忌日,也是她最苦最傷心的一天),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這天她修成了菩薩,坐上了蓮台。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民間有的将這三日并稱為觀音菩薩聖誕。
觀音菩薩聖誕的起源和依據,現在均無法考定。每逢這三個節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其一般祝儀是:唱香贊,誦菩薩名、唱觀音大士贊、觀音菩薩偈、念觀音聖号,拜願,三皈依畢。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聖誕的香會稱作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會的中心,為觀音道場,因而香會更是盛大、壯觀。
我們知道在佛教的觀念中,作為時間單位的「劫」分為「小劫」「中劫」以及「大劫」三種,換算成我們凡人可以理解的時間,分别是 16798000 年、335960000 年和 1343840000 年。借助「過去無量劫」這種叙述,佛經的作者更是将觀音菩薩的「生平」細節完全推向了不可探測的地步。
由此看來,想要追溯佛經中這位菩薩的具體生卒年份,都是完全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生日」了。
而自大乘佛教傳入漢地以來,觀音菩薩不但更換了性别和形象,甚至更換了「國籍」與「個人經曆」,從一個男性形象的佛教菩薩,變成了以仕女以及慈母形象出現在民間信仰中主管「救苦救難」兼管送子的女神。
在民間觀音傳說故事中,觀音菩薩都是一個叫做「妙莊王」或者「楚莊王」的國王的三女兒,後來因為種種因緣出家修行,最終成為菩薩。
至于中國版本觀音菩薩的生日,可查考到最早的說法見于北宋僧人慧洪覺範的詩集《石門文字禅》。這本詩集中,有一組題為《十世觀音生辰六月二十六日二首》的詩,可見當時存在着一種觀音菩薩的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的說法。
明刊本《石門文字禅》中的「十世觀音生辰六月二十六日二首」組詩
而民間更廣泛流傳的說法,則認為觀音菩薩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記載這種說法的資料出現的時代雖然相對較晚,但仍不晚于宋代。在諸如成書于南宋的《無門慧開禅師語錄》等佛教書籍中,就有關于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或「觀音誕」的記載。
這種說法在元朝和明朝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元代編集的《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以及明代編集的《密雲禅師語錄》、《大覺普濟能仁玉林國師琇語錄》中,均明确将「觀音生日」定于二月十九日。
到了清朝,「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的說法的廣泛流行得到了清初江南名士袁枚的認證。在《随園詩話》和《子不語》中,袁枚都提到了諸如「會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天竺燒香者,過靈隐寺必拜方丈」「會杭州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滿漢士女,鹹往天竺進香」等說法。
而在成書于清康熙年間的《禦定月令輯要》「二月十九日」這一條下也記有「觀音生辰」,最終将「二月十九日」變成了「欽點」的觀音菩薩生日。此後如成書于清朝末年的農書《農候雜占》和公案小說《施公案》等等一系列書籍也便異口同聲地将「二月十九」稱為「觀音」或「觀音大士」的「神誕」
四庫全書本《禦定月令輯要》卷六中記錄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的段落
而在今天的互聯網上,則流傳着「觀音菩薩有三個生日」的說法,分别是農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
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即使在網上流傳的說法中,「三個生日」裡也隻有農曆二月十九日被認為是觀音菩薩的真正「生日」,其餘的兩個則分别是觀音菩薩成道和出家的日子。成書于清代的民間宗教勸善讀本《家庭寶筏》即認為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誕」,而六月十九日則是「觀音成道」日。
由此可見,「觀音菩薩的生日」并沒有佛教教義或佛經記載方面的依據,屬于民間傳說,而二月十九日則是關于觀音菩薩生日的較為古老、流傳最廣且最受民間認可的一種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