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門外鞭子巷三條一座四合院中,一個俊俏的青年人,揮舞着手中的大竹竿,驅趕着高空中展翅翺翔的鴿群,睜大了眼睛,極目向遠處眺望,連眨都不眨……這是青年梅蘭芳在自家的院子中,通過養鴿子鍛煉自己眼睛的風采。
其實一些戲曲表演藝術家很早就有養寵物的習慣,但他們都是為了有助于舞台上的演出,還留下一些故事在梨園流傳。
劉趕三養驢能登台
《同光十三絕》的名醜劉趕三,為了讓他擅演的喜劇《探親家》與衆不同,特意去驢市選了一頭小毛驢。這頭驢生得粉鼻子、白眼圈、全身漆黑、四蹄皆白,他給取名“墨玉”。每當出門,他便騎着驢,頭系青韁,項下響鈴一串,走在街市之上,鈴聲叮當,久之,大家就知道是劉趕三來了。
劉趕三趕驢造型
劉趕三養驢,就想培養小毛驢上台演戲。劉趕三平時常在墨玉腦袋上系一大鼓,有空就去擊鼓,驢習慣鼓聲後,再用銅鑼一面,在墨玉耳邊敲擊,直到墨玉既不怕鼓聲,也不怕鑼聲了。劉趕三又常常騎驢去演出,系之于後台,至散戲後,便将墨玉牽到台上,讓它熟悉環境。時間長了,墨玉也慣于登台。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劉趕三再演《探親家》時,果然騎真驢上台。任爾鑼鼓喧天,墨玉毫不驚慌,而且行走自若,讓走則走,讓停便停。跑圓場、挖門兒,一點不外行,與劇中需要情節處處合拍。到了該休息時,隻見墨玉俯首帖耳,立于台柱旁小憩。觀衆觀此,視為神驢,每一演出,必場場爆滿!慈禧太後已有耳聞,十分好奇,破例允許劉趕三牽驢進宮演該劇。
劉趕三享年七十八歲,高齡離世。他仙逝後這匹驢還有故事:“及趕三死,(驢)長嘶不已。家人以白布披其體,及殡(出殡時),驢随衆行,既殓(蓋棺下葬),驢終日悲鳴不食而死。”(張次溪《劉趕三傳》)。
梅蘭芳養鴿練眼神
梅蘭芳大師雖然十歲就登台唱戲,但直到十七歲,他的眼睛在舞台上還是有缺欠:一,眼皮下垂,顯得眼睛睜不大,沒光彩;二,眼珠轉動不靈活,眼為心之苗,這是犯了演旦角的大忌。于是,梅大師便通過養鴿子、放鴿子來改變眼神,最後養了100多對之多。
梅蘭芳與鴿子
養鴿子有許多好處。首先,要很早起床,給鴿子喂食、喂水,這就改變了戲班人晚起戀床的壞習慣。起得早,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對身體,對肺部都有好處。其次,鴿子飛在天空,養鴿子的人要盡量看着,是自己的還是别人的?不能給飛丢了,所以眼睛得圍着鴿子轉,鴿子越飛越遠,眼睛也得跟着,越看越遠。日久天長,眼睛老是這樣往遠處看,這一看就把眼睛的毛病都給矯正過來了,兩眼變成灼灼有神、光芒四射!再有,整天從早起來,就忙着用力掄着大粗竹竿子揮舞,這不等于練功了嗎?而且全身肌肉也發展得勻稱壯實。梅蘭芳大師養鴿子十年,不但把眼睛練得又大又有神,而且雙臂有力,所以晚年演《穆桂英挂帥·捧印》,手捧帥印過頭,身段還那樣邊式、漂亮。
荀慧生觀魚悅心神
另一“四大名旦”的荀慧生,在他的四合院家中的院内有許多魚缸,其中養了各色各樣的金魚。搖頭擺尾,暢遊水中。荀慧生先生演出之餘,隻要有空就來觀賞并拾掇他這些琳琅滿目、色彩燦爛的金魚。兩隻眼睛追逐着這些遊魚,一刻也不從這些魚身上離開。
觀金魚不僅處心淡然,遠離名利,而且使思維集中,便于創作。可是,要使活潑可愛的金魚健康地活着并非易事。首先要過換水這一關,天天要換新水,但新水必須經過日曬,方能不乍涼還寒,保持水溫恒溫;另外,還得過魚食這關,食少,魚吃不飽;食多,魚撐着了。怎麼才能正合适?也是一門學問。荀先生演出繁忙,而且經常出外演出。所以這兩關很難掌握,但他始終锲而不舍。這又是為了什麼呢?原來,養魚不僅能夠修心養性,每日觀魚賞心悅目不說,而且眼睛要随着金魚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久而久之那眼珠的轉動就十分靈活了。而花旦演員最關鍵的是這雙眼睛,眼光流盼多姿,方能風情萬種,充分展現人物的各種不同的性格。
荀慧生
金少山李洪春談鳥不離戲
京劇界許多表演藝術家都愛養鳥,聽其鳴聲,陶冶心智。老一輩的王瑤卿,養鳥是出了名的,他酷愛繪畫,擅繪花卉、翎毛,而尤愛畫龜,故其古瑁軒室中,養花、養龜和養鳥。觀其形态,融入丹青之中。此外,還有王蕙芳、諸如香、朱琴心等。寵物鳥向例分成悅耳鳥和叼旗打彈鳥,小悅耳鳥有藍靛颏、紅子、黃鳥等,這些名伶喂養的都是小悅耳鳥,因其溫馴且鳴聲悅耳。其中,一種名為“紅子”的鳥最受歡迎,因其“體小而輕捷,隻叫本音,而音色響脆,響脆中又翻音階,音階中又分音色,音色中又分音調……最佳者能叫十音,音音不同……”(翁偶虹《養鳥趣談》)。
養紅子的演員很多,最出名的兩人是有“十全大面”美譽的金少山和有“紅生泰鬥”之稱的李洪春。金少山曾對劇作家翁偶虹講:他演唱的《鎖五龍》,所以與衆不同,許多翻高音的唱腔,是在紅子鳥的鳴叫中受到啟發的。特别是單雄信唱的《見羅成》一段快闆中,那句著名高腔“我為你花費多少财”中“你”字陡然而起翻高腔的唱法,完全是化用紅子的翻高鳴叫。金少山得意地說:“您瞧,咱不白養活鳥吧?眼下唱《鎖五龍》的都使咱們這個腔。”此外,他還養靛颏,他說:“這鳥會行裡人稱為‘小盤’的‘碎聲低叫’,啟發我創造了花臉低聲念白的方法。”看來,金三爺通過養鳥,在唱腔創作上還真是有收獲。
金少山與愛犬
演了一輩子關老爺戲的李洪春“洪爺”,也養了一輩子鳥,在四九城養紅子的人群裡是數一數二的高手。《北京晚報》著名記者過士行曾說,他能夠寫出話劇《鳥人》,是翁偶虹和李洪春賞給他的飯,因為他們講了許多京劇行裡養鳥的趣聞,而他們本身也有許多珍貴的資料。比如,洪爺常問養鳥的人:“紅子哪兒産的最好?告訴你,蔺相如回車的地方。”這是京劇《将相和》裡的事,那地方是指當年趙國的國都邯鄲。可洪爺有時又說,最好的産地是陳杏元和番的地方。這又是一出京劇《二度梅》,地點又換成了山西雁門關。您瞧,這不都跟戲有關系嗎?充滿了曆史文化的積澱。這兩個地兒産的紅子都好,洪爺就都給介紹了。
李洪春
梅葆玖愛護流浪貓
梅家父子養貓在梨園行裡,是出了名的。貓一般很溫順,而且聰明的貓也頗能理解人意,俯首帖耳,很招人喜歡。梅大師養貓還在其次,梅葆玖老師養了二十多隻貓,街坊鄰居都知道葆玖大師是個非常善良又有愛心的京劇藝術家。
梅葆玖與愛貓
其實梅家自己隻養了五隻貓,其餘那些都是流浪貓,按點準時來訪,是到梅家蹭飯來的,吃完了以後,搖搖尾巴舔舔嘴,就告辭又流浪去了。這二十多隻家貓、客貓一大群吃起飯來,且不說要準備多少貓糧,而且清潔貓的食具也是很麻煩的。但您聽葆玖大師怎麼說:“看這麼多貓吃飯,是我人生的一大樂!”這句話充分表現出葆玖先生人性的善良、愛心和耐心。這看似和演戲沒有什麼關系,其實不然。筆者認為,梅家從梅巧玲到梅葆玖四代旦角藝術家,樹立了梅家溫文爾雅、體貼旁人的家風,這種修養、這種心性對塑造女性角色是有極大幫助的。
唐韻笙養狗 六齡童養猴
“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他不僅文武老生戲好,而且還是武技精湛的大武生。他還有許多獨樹一幟、獨特風格的唐派戲,其中有一出特别有名的《鬧朝撲犬》,他扮演其中的主角趙盾,要和害他的惡犬在金殿上搏鬥,觀衆會發現他的動作是那樣真實、形象。原來他養狗多年,熟悉狗的習性和一切動作。他還走劉趕三的路子,演新戲《狗咬呂洞賓》時,讓真狗上台表演,也曾引起觀衆的轟動。
另外,以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而享盛名的六齡童,還有他的兒子六小齡童,父子倆在家都養了猴子,觀察猴子的喜怒哀樂、面部神态,舉手擡足,一動一靜,都化入舞台上美猴王的演技之中。故此,這爺倆的美猴王才能那樣形象逼真、活靈活現。
綜上,可見戲曲演員飼養寵物,大部分不是為了休閑娛樂,而是為了舞台上的演出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