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福建省三明市,有一座展館,是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珍藏着這塊紅土地上跨越百年的記憶,也點出了三明市的一個身份特征——革命老區。
如今,三明市繼承和發揚老區精神,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綠色群山成幸福靠山,體制改革齊頭并進,成為一座富有改革基因的新興工業城市。
三明林業碳票。 三明市林業局供圖
醫改再出發,為人民健康護航
醫改事關民生福祉,也是民衆心中的一大牽挂。家住三明市三元區的一名二胎待産孕婦,懷孕7個月,很期待又一個健康寶寶的到來。她告訴記者,相比過去,這次在三明第一醫院産檢程序不僅簡化了許多,報銷額度也高了将近600元。
在産檢中,她感覺到醫院環境布置更溫馨,醫護團隊間的協作效率也更高了些,每個環節的醫護人員都很熱情,讓人很輕松。
這位孕婦的尋醫體驗,隻是三明推進醫改再出發行動後的一個縮影。圍繞如何進一步解決“民衆健康怎麼管護”“醫務人員怎麼激勵”“醫防怎麼融合”“怎麼看好病”“中醫藥事業怎麼發展”“醫務人才怎麼培養”六大問題,三明有針對性地開展實施“六大工程”,在持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基礎上,重點解決“看好病”“大健康”問題,不斷增強民衆衛生健康獲得感。
2021年9月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隊”醫療團隊入駐三明市第一醫院,開啟合作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合作期間,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采取臨床專科“一對一”對接、骨幹專家駐點、名醫工作室、遠程醫療指導等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的方式,讓三明市第一醫院共享技術力量、醫學人才和管理經驗,使其成為區域内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高地,實現大病不出省、常見病在市縣基層解決,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推動下,三明市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合作共建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助力三明打造福建省級中醫藥改革與發展樣闆醫院,滿足老區蘇區人民“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的就醫需求。
三明市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周顯葆告訴記者,醫改再出發一年來,三明的醫院收入持續優化,就醫秩序更加合理,慢病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衆就醫體驗進一步改善。在2021年度福建省第三方滿意度測評中,三明市公立醫院職工滿意度全省第1名,出院患者滿意度全省第2名。
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綠色長廊”。 三明市桃源國有林場供圖
林改再出發,首創精神不止步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三明市是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有“中國綠都”之美譽,是“兩山”理論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
去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簽發,将樂縣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代表全村領取了一張編号為“0000001”的林業“碳票”,它是林地林木的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
碳票推出當天,福建通海鎳業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萬元的價格買下了2723噸碳減排量。福建金森碳彙科技有限公司則以每噸10元的價格收購儲備了18294噸碳減排量,并以此作為質押,獲得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授信貸款額度500萬元。林業碳票成為三明拓寬綠色融資服務渠道,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之一。
推行“林票制”,是三明持續深化林改濃墨重彩的一筆。位于沙縣區夏茂鎮的梨樹村,初春的樹林郁郁蔥蔥,充滿着生機與希望。“村裡的林子可随時變現和買賣了,如果有人賣,我想多買一些林票存起來,交給子孫後代。”村民老樂望着家門口的杉木林說道,“你瞧這一座座青山,誰說不是金山銀山?”
清流縣賴坊櫻花園。 颍川陳 攝
近年來,三明做大林票制發規模,探索以國家儲備林項目為載體制發林票,與中林集團合作,以林票模式建設第一期國儲林1.2萬畝,制發林票2300多萬元。目前,全市累計制發林票1.63億元,惠及村民6萬餘人,帶動村财平均增收5萬元。
林改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于是否能帶動林農緻富。每年二三月份,清流縣賴坊鎮迎來櫻花盛開的季節,吸引全國各地遊客近15萬人次,讓“養在深閨”的賴坊櫻花海聲名鵲起。與此同時,由花卉旅遊帶來的賞花經濟,輻射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等60多家,有效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緻富。
近年來,三明立足特色林産品資源,不斷加強特色林保育,實行“一縣一品”,持續推進竹産業、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提質增效。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林産加工産值935億元,林下經濟綠色富民産業總産值620.7億元、比增6%。
生态美,讓當地百姓更幸福。三明積極探索“大融合”,發展“大林業”經濟,實施“百園千道”生态産品共享工程,改造提升森林公園16個,建設森林步道近200公裡,持續推動森林産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助力森林産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三明全市森林康養産業營業額達到7.2億元。三明的省級森林養生城市、森林康養小鎮和基地數量均居福建全省前列。将樂縣成功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林改已成為三明的一項核心競争力。
三明市實驗小學“奔跑吧,少年”課間活動。 三明市教育局供圖
教改再出發,山區教育新飛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三明地處閩西北山區,與江西接壤,人口較少且分散,地域較偏,如何破解城鄉間、校際間的教育不均衡,對全國山區城市具有示範意義。
“在支教老師幫助下,我的英語成績從60多分提升到這學期的120多分。”吳玉盈是泰甯四中下渠分校一名初三學生。英語偏弱的她,曾嘗試過許多方法突破,但成績均未明顯提升。去年總校四中支教老師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學習方法,使她的學習質量有了新飛躍。
針對“擇校熱”、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三明2017年在市區先行試點基礎教育“總校制”改革,以1所強校帶1所至2所弱校,推動總校與分校管理融合、教師互派、文化統一、教學同步、學科共研。2018年秋季,“總校制”向縣域延伸,探索優質分校再帶分校的“二級總校”模式,吳玉盈同學就是“總校制”改革的受益者。
列東中學總校邀請分校參加優質課比賽。 三明市教育局供圖
着力補短闆、抓改革、塑内涵、提質量、促公平,三明成為福建省義務教育城鄉均衡發展差距最小的城市。去年10月,三明市入選全國12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是福建唯一入選的城市。其實施的“總校制”改革經驗做法已入選2021年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
三明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黃茂鋒表示,通過近幾年努力,三明教育均衡發展得到有效鞏固,一批弱校得到很好的成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有效解決了“農村空、城市擠”的教育短闆問題,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老百姓對教育的獲得感也更加明顯。
當前,三明正積極抓住國家支持三明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重大機遇,奮力推進“改革再出發”,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樣闆,譜寫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者 雷朝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