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關于《水浒傳》宣揚的主題,都存在着激烈對立的雙方。
有的說,《水浒傳》大肆歌頌武松、魯智深等人的懲惡揚善,即使因此犯了法也能得到豪強的幫助而逍遙法外,這不就是說“造反有理”?有的說,《水浒傳》那麼詳盡地描寫林沖的無數次委曲求全,最終還是逃不脫被置于死地的追殺,最後被“逼上梁山”,這不就是在講“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條”?
不能說這些人說的沒有道理。
梁山的人,真正出身草根一心一意造反的并不多。
吳用、阮氏三雄、清風山三個寨主、桃花山兩個寨主、少華山三個寨主,以及劉唐、曹正、白勝、公孫勝、蟹珍、蟹寶、顧大嫂和孫二娘夫婦,還有後來的水軍的張衡、張順、李俊、童威、童猛,其他的還有幾個什麼刻印的金大堅、寫書法的箫讓、以及蔣敬、歐鵬、蔣敬、陶宗旺馬麟等黃門山的幾個人。除了吳用、朱武和水軍的幾個頭領,基本都是沒什麼存在感的小人物,這些人總共也就三分之一左右。
而出身軍官或者小吏的,反而多是梁山的重量級人物。這些軍官或小吏因為各種緣故被迫從體制内走出來,其上梁山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心裡惦記着的大都是大赦天下的時候重新回到社會(比如失陷了花石綱的楊志不是就曾經被大赦過,并再次進入體制内,為梁中書押送生辰綱被劫而再次逃亡),能回到體制内“博得個封妻蔭子”當然更好。
宋江、朱仝、雷橫、武松、戴宗、李雲、楊雄、樂和、蔡福、蔡慶、李逵都是押司押獄或都頭,屬于小吏。順便說一句,宋朝的官和吏雖然都是體制内的,但官和吏是有嚴格界限的,是兩套管理系統,互相沒有交集。也就是說,吏不管怎麼升職,都不可能是官。官是老爺,吏是跑腿的雜役。但對于老百姓來說,都是代表着官府來管理百姓的“大人”。
林沖、魯智深、楊志、索超、花榮、黃信、秦明、董平、孫立、呼延贊、徐甯、宣贊等都是軍官,此外還有團練使韓滔、“彭玘(qǐ)單廷珪(guī)、魏定國四個團練使,也是軍官,連晁蓋都是保正。保正雖不是什麼體制内的官吏,但也是封建社會縣級以下民間自治的一個縣令任命的管理者。
再就是富豪和官宦之後。
盧俊義家中開着“解庫”(當鋪),有“一班主管收解”,還經營商業,由一都管掌管“一應裡外家私”,“手下管着四五十個行财管幹”——那是妥妥的大富豪。柴進是後周柴世宗的後代,家裡連免死金牌“丹書鐵券”都有,那是妥妥的大官宦。史進是史家莊的少莊主,孔明孔亮是孔家莊的兩位少爺,李應是李家莊莊主,施恩是官二代……那些打家劫舍的山寨之主,應該也是頗有些家資,連宋江這個土财主家的兒子都有花不完的錢接濟無數人,成為江湖人人稱道的“及時雨”。
這些草根和小吏、富豪、官宦雖然各自的原因不同,但結果是相同的,最終都上了梁山“落草為寇”。可以說,他們代表了社會的從草根到僅次于帝王的各個階層,他們的職業,“工、農、商、學、兵”甚至出家人,無一不有,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的所有職業,組成了梁山這個小社會,成為朝廷這個大社會的對立面。而且作者明顯是帶着贊賞的心态來描寫這些人的,口口聲聲稱他們為“梁山好漢”,你能說《水浒傳》不是在宣揚造反?
但是,就是這麼一部“宣揚造反”的書,出版後,曆朝曆代卻都不禁絕它,更不焚毀它,豈不怪哉?不可能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看不出《水浒傳》的這個傾向性吧!
這也是另一些人說《水浒傳》是宣揚投降的有力論據。
那麼,《水浒傳》到底是不是宣揚投降的呢?還真是有可能!
首先,《水浒傳》的原書名叫《忠義水浒傳》,“忠義”二字冠于之前,就給《水浒傳》定了性了。“忠”者,臣對君也,“義”者,民對民也。儒家提倡的“忠孝節義”,除了子對父母的“孝”妻對夫的“節”之外,在統治者看來,梁山人對國君忠誠,對普通人講道義,沒有任何不符合儒家之道的地方,更是統治者大力提倡的。
梁山的議事大堂明明白白地高懸着“忠義堂”三個字,“替天行道”的四個大字,也一直是梁山奉行的圭臬。“天”是什麼,就是皇帝的老子,皇帝是“天之子”嘛,“替天行道”可不就是幫着皇帝在做事,梁山也真的就是一直在“反貪官不反皇帝”,一直在謀求為國盡力的“招安”,這哪裡是要造反?都是哪些貪官污吏關上了梁山人為國盡忠的大門,才逼得他們聚衆造反的,他們造的不是皇帝的反,造的是貪官污吏的反,梁山與官軍的三次作戰,不也都是得不到招安的無奈之舉。
而且,招安後,梁山代表國家去征遼國,取得了官軍多年都沒有取得的勝利;征田虎,也大勝而歸;朝廷最頭疼的造反集團方臘,也在梁山的人馬的征讨下,覆滅了。
最重要的是,田虎、方臘都建立了自己的朝廷,有自己的皇帝和官府,甚至後宮都封了後妃,方臘連龍袍都穿上了。而梁山,始終沒設立官府沒有官衙,宋江連一個名号都沒有,想找出梁山與朝廷作對的證據來,還真是沒有。雖然殺了不少朝廷命官,可那都是貪官污吏呀,那明明就是替朝廷“清理門戶”。
所以嘛,《水浒傳》還真是宣揚“投降”的。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有過一次“評《水浒》,批宋江”的運動,其主要觀點就是“《水浒》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不能不說是有道理的。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許就是《水浒傳》的魅力。
《水浒傳》能名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中,這種仁者見智,智者見智當是最根本的依據。
那麼,到底怎麼看《水浒傳》的政治傾向性呢?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說,其實是“紅皮白瓤”,也就是以“為國盡力”的名義,反映貪官污吏欺壓百姓,歌頌正義戰勝邪惡,贊美懲惡揚善為民除害,在官貪吏虐青天難尋的社會裡,寄希望于一些英雄豪傑能行俠仗義,在一定程度上救民于水火。
梁山最終的覆滅,不是作者所希望的,但那是曆史的邏輯,是現實主義的根本要求,作者也隻好含淚寫下這麼個結果。
為什麼梁山隻能走招安的路,幾句話說不清楚,可參看本人的《宋江集團的出路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