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又稱水豆腐,鮮嫩綿滑,味美養生,被譽為“植物肉”。據說豆腐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美食。
豆腐的制作過程是先把黃豆在水裡泡脹變軟,用石磨磨成豆漿,濾去豆渣,煮開,這一步驟得到的叫豆漿。豆漿是蛋白質的膠體溶液(一種介于溶液和懸濁液、乳濁液之間的混合物),黃豆裡的蛋白質膠粒被水簇擁着不停運動,聚不到一塊兒。這是因為蛋白質膠粒帶負電,蛋白質分子間由于帶相同電荷互相排斥,所以均勻分布在水中,狀态相對穩定。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别在于“點”豆腐的材料不同。北豆腐用鹵水點制,鹵水的學名叫鹽鹵,是氯化鎂、硫酸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用鹵水凝固的豆花水含量在85%左右,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南豆腐用石膏點制,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還有少量矽酸、氫氧化鋁等。用石膏凝固的豆花水含量在90%左右,質地細嫩。
鹵水和石膏都是電解質,所謂“點”豆腐,就是在蛋白質膠體中加入足夠的電解質,用電解質中帶正電荷的鈣鎂離子中和掉蛋白質膠粒所帶的負電荷。由于蛋白質分子間沒有了靜電斥力,分散的蛋白質膠粒就聚集沉降下來,成為豆花。這個過程被稱作“膠體聚沉”,這個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屬于物理過程。
最後,将豆花擠出水分,就變成了豆腐。豆花和豆腐,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
鹵水和石膏能“點”豆腐,同理,其它的電解質,如食鹽、釀造白醋等也都能“點”豆腐。但是用食鹽來“點”豆腐,由于味道太鹹,一般無法食用。初次使用釀造白醋,以後可以用豆腐瀝出的漿水發酵來“點”豆腐,這樣的豆腐叫酸漿豆腐。酸漿豆腐沒有任何添加劑和化學物質,可以說是“原湯做原食”,是最放心的綠色豆腐。
在生活中,明礬淨水也運用了“膠體聚沉”的原理。明礬學名是十二水硫酸鋁鉀,溶于水後會形成帶正電荷的氫氧化鋁膠體,而泥沙中細小的塵粒因為粒徑小、比重小,以膠體形式分散在水中。塵粒膠體一般帶負電荷,二者相遇就可以中和掉泥沙膠體所帶的負電荷,發生聚集沉澱,于是渾濁的泥水就變得非常清澈了。明礬淨水,在過去的農村和野外考察中經常用到。
(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