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今天是2018年5月1日。
十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見證過那一天盛況的人們不會忘記: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向着大橋方向趕去;車窗中伸出的手上,揮舞着鮮豔的國旗;各路記者守候在橋邊,等待着第一輛車通過大橋的時刻;贊歎、自豪的表情洋溢在人們臉上……那是一個令人無比振奮的夜晚,那是一個對未來滿懷希望的夜晚。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後,南側第一輛出發的汽車。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惦記的大橋
海風徐徐,波浪滾滾,海面上這條巨龍逶迤伸向視線所及的極遠方。宏偉的跨海大橋讓遙遙相望的杭州灣兩岸“天塹變通途”。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讓上海到甯波的陸上距離縮短了約120公裡,一舉改變了滬杭甬三地間的交通格局。如今,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間共通行1.21億輛(次)汽車。以每輛車較以前繞行杭州少花1.2小時計算,共節省運輸時間1.4億小時,為社會減少能耗成本114.57億元。
嘉興港海鹽港區碼頭。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後,海鹽港區的海河、海陸聯運優勢得到巨大提升。
杭州灣跨海大橋從動議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通車,是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推動,也是他一直心系的重大工程。2003年至2008年間,他曾六次視察大橋工程。“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親曆了全長36公裡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修建。這一工程不僅促進了當地從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飛躍,更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聚和擴散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促進了蘇浙滬經濟圈發展。” 2014年6月,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演講中,再一次闡釋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的重要意義。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舉行了簡潔的通車儀式。 袁正 資料圖
大橋造就的勃勃生機
十年一晃而過,大橋帶來了出行時間的縮短,由此産生的諸多變革極大地推動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共同發展,它的重要性早已被時間證明。一座跨海大橋串起了上海、江蘇、浙江這一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城市群。如今,依托杭州灣跨海大橋,浙江省又提出大力發展灣區經濟重大戰略。一個以上海、杭州和甯波三個環杭州灣地區聯手打造的“環杭州灣大灣區”呼之欲出。
嘉興市海鹽縣,位于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側,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擁有6000餘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縣史。這座千年古縣,在大橋建成通車後,從交通末梢一躍成為長三角交通樞紐。海鹽的發展格局由此煥然一新,澎湃活力被迅速激發。十年前,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橋堍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茫茫灘塗,十年後,這裡已經成長為擁有千億産業的“黃金海岸”。海鹽縣GDP數字從2008年的199.7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460.10億元。
位于海鹽的伍爾特集團大中華區供應鍊中心。
“這座大橋很美,我非常喜歡”“海鹽經濟開發區優越的交通區位吸引了我們,70%的緊固件供應商,都在一小時車程内”,在海鹽經濟開發區,德國伍爾特集團大中華區總裁Larry解釋了将項目投資在海鹽的重要原因。這個年銷售額超過百億歐元的大型集團在海鹽成立新公司後,預計每年可實現1000萬元的稅收貢獻。優越的交通區位條件,湧動的“大橋經濟”,讓海鹽縣打造的北歐(丹麥)工業園區、歐洲(德國)工業園區、中法核電關聯産業園等充滿了吸引力。
海鹽縣北歐(丹麥)工業園區内,丹麥丹佛斯公司的員工正在工作。
杭州灣跨海大橋上穿梭來往的車輛,帶來了客流,也帶來了旅遊及相關産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總投資達300億元的山水六旗國際度假區項目正在海鹽縣城東部開發建設中,這是原本的“交通邊緣城市”無法想象的。滬、杭、蘇、甬四城市一小時交通網絡,為這個龐大的項目提供了可期待的客流。
坐落于海鹽縣秦山街道“核電小鎮”的核電科技館。
秦山核電基地自1983年在海鹽正式開工建設,至今已有35年時間,而今,核電産業也在探索着新的可能。坐落于海鹽縣秦山街道“核電小鎮”的核電科技館于去年9月正式開館,是國内目前最大、公衆體驗最豐富的核電科技館,展現了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曆程和光輝成就。借助優越的交通條件,海鹽縣正力争把核電綜合旅遊區打造成長三角著名旅遊目的地。
這一切變化,都與杭州灣上的這座橋密切相關。
核電科技館内展覽牆。
既是“代表作”,又是“教科書”
回眸過去十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聚和擴散影響了上海、甯波、嘉興等全國多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橋梁從江河走向海洋的代表作。”多位著名橋梁專家對大橋作出了高度評價。十年過去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第一”的頭銜已被取代,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杭州灣跨海大橋之後,舟山、青島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也紛紛開啟了對“海洋橋梁”時代的探索;杭州灣跨海大橋也為即将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和理論基礎,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跨海大橋的“入門教科書”。
2018年4月25日,浙江嘉興,遠眺杭州灣跨海大橋。 視覺中國 圖
十年彈指一揮間。杭州灣跨海大橋從一個大膽的設想到如今輝煌的成就,伴随着曙光與期待,這座正值青春的大橋,還在孕育着無數新的可能。
在大橋北岸,海鹽經濟因橋而起,憑借蘇、滬、杭交通節點優勢,更顯與上海的“同城效應”。總投資12.5億元的上海隧道建設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的美國财富500強美國威萊克高潔淨度不鏽鋼材料……率先承接上海産業轉移,海鹽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在大橋南岸,杭州灣新區因橋而興,因橋而盛,昔日的灘塗地變為彙聚高新産業的創新之地。2018年首月,新區完成财政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29.6%,高出甯波全市平均增幅16.1個百分點。
随着嘉紹大橋、錢江通道相繼建成,滬嘉甬鐵路納入通蘇嘉甬鐵路框架,甯波到上海坐高鐵有望一小時内直達。天塹變通途,一座橋正變為無數座橋。
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杭州灣跨海大橋定将以更加飽滿的姿态,繼續書寫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