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有不少實力與名氣不對等的演員,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有能耐沒名氣,天津好多優秀演員就埋在劇場之中,無出頭之日;另一方面就是有名氣沒能耐,憑借一個作品吃一輩子、或因為其他事情引關注。
這種發展的畸形倒是符合常理,人生長路不也是如此,正如《時運賦》中的描述:“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萬裡江山。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既然如此,且就談一下幾位名氣大能耐不足的相聲演員,此處的名不副實是相對而言的,并非肯定。
- 楊少華
楊少華的觀衆緣不錯,而且曾經相當火爆,但楊少華确實是被嚴重的高估了,甚至是最被高估的一個。所謂的“蔫派”,往好了說是藝術手段,往壞了說是藝術水平不高的表現。
曾經給馬三立量活的時候,侯寶林囑咐道:“上去少說話!”這可不是什麼善意的提醒,根本原因就在于楊少華在台上搶戲、撒狗血。
沒有固定的搭檔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故事情節進行得好好的,你非拉着劇情往外面跑,逗哏還得盯着給拽回來,任誰也有栽跟頭的時候,所以隻能各玩各的。
楊少華是老來紅,這離不開相聲鬼才趙偉洲的幫助。楊少華的早年受盡了排擠和挖苦,看慣了冷眼和偏見,最終終于走出來了。
趙偉洲藝德不錯,在相聲界算是頂尖。他将作品中的亮點都放到了楊少華身上,一段《枯木逢春》的開花打造了商業化的舞台範兒,這種改變和相聲水平關系不大。
後來又與兒子楊議合作,徹底走上了商業化的路線,特别是對郭德綱的支持之後,所謂“大師”之類的頭銜也紛至沓來。但充其量,就是二流的相聲演員。
- 常寶華
常家的四公子常寶華也是被高估的代表人物之一,常家九人除去早逝的常寶堃之外,藝術水平最高的當屬常寶霆,但後者也隻有非遺傳承人的身份亮眼,常寶華的頭銜可不少。
常家的榮耀是用常寶堃的離開換來的,常寶華自然也成為了受益者,但相聲演員自身的局限性也暴露得極其鮮明。海政文工團被常家叔侄把持,幾十年沒進過新演員。
回到相聲水平之上,常寶華和常貴田有一段《帽子工廠》堪為代表作,但除此之外沒什麼優秀作品。
- 孫少林
也許有很多觀衆對這個名字并不熟悉,外号大來子的孫少林早年間就離開北京、天津,到濟南打拼,并且創制了晨光茶社。這對濟南曲藝的發展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相聲界有兩種說法,一是“北侯南張中少林”,将孫少林、張永熙和侯寶林并列在一起,但前兩位的成就加在一塊,都不如侯寶林的一半。
另一個是“北有啟明,南有晨光”,将常家的啟明茶社和孫少林的晨光茶社并列在一起,但很遺憾,啟明茶社拉開晨光茶社一條街!
為什麼說被嚴重高估了呢?首先,孫少林這人有些怪癖,一生不錄音不錄像,留下的影像資料極少,隻能從其後人的描述中了解一些,這些描述的真實性……
另外孫少林是個利益分配的穴頭,比較擅長的是經營和管理,相聲能力倒是其次。茲要是能讓演員賺到錢,就能被孝子賢孫們吹上天。這就和運動會上,校長總是跑第一是一個道理。
當時與劉寶瑞打擂台,差點被這個外來戶給幹倒閉,也能看出能耐得高低了。孫少林的成就,是建立在晨光茶社一枝獨秀的基礎上的。
- 高曉攀
高曉攀算是年輕演員中的佼佼者,以其為代表的嘻哈包袱鋪也不斷地擴張,但劇場拓展的規模與高曉攀自身的實力并不相襯,如今還得靠金霏陳曦充門面。
高曉攀的創作能力不錯,但表演方面實在尴尬,甚至比不上一些高級票友。高曉攀的表演不自然成為硬傷,這就招緻台風僵硬,對觀衆的吸引力不高。
這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高開低走的現狀也應當引起高曉攀的反思。不要到最後留給觀衆的隻有黑料,而非作品。
- 李寅飛
李寅飛的大逗相聲社發展得不錯,但李寅飛的相聲水平真不敢恭維。在德雲社學藝時,被多次勸退也可見一斑,如今的成就給了高峰一巴掌?
那倒不是,當時就因為口齒不清被勸退,如今沒有字幕也有好多人聽不清他說的是什麼。基本功都沒練會,反而學會了一身臭毛病,在台上摔手機挺熟練。
李寅飛已經上過好幾次春晚,但對于觀衆來說,還是個新人。雖說現在的春晚造星能力不如之前,但也沒削弱到這種地步,着實是沒觀衆緣。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