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年老的人說:“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30年就過去了。”
你說:“時間漫漫長,一個夜晚就好像一年那般煎熬。度夜如年!”
我說:“我的一生有時過得很快!就和跑步那半小時一樣瞬時即逝;有時我又覺得我時間慢得離譜,明明是一個晚上的時間,卻要經過“生死離别”那般痛苦。”
後來,我才發現我所感覺的後者是情緒化的情況,持續時間不會太久。反而是前者是反複出現,反複體驗,反複琢磨,反複深耕,反複升級,反複使用的時間段。
這樣的做法和鍛煉時間錨⚓很相似:同樣是刻意訓練做事的效率高低以及做事可控性的大小。
但也有區别:前者更注重把事情聯系在一起發揮作用,即閱讀是為了寫作,寫作是為了深耕領域,深耕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解決了生活的根本問題反饋到閱讀上,就慢慢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思考知識增量……如此反複循環,形成了一個閉環回路。
這樣的做法不會像鍛煉時間錨那樣,隻注重當下事情本身的效果如何,并沒有把事與事之間的效果聯系起來一起用。
有個很簡單的生活廣告比喻這種閉環回路時間段:奧利奧和牛奶更配哦!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
這樣的強聯系,會讓你瞬間覺得奧利奧滲透着香甜的牛奶味,牛奶又摻雜着脆脆的奧利奧口感。這樣的快感,在人們的感性面前就是雙倍的快樂。
同樣的道理,我們把時間段之間聯系起來,在邏輯常理上,也能産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比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要好!
慢慢地,我會發現,在這段時間區域裡面,我開始有了自己的節奏感以及對事情的掌控感。
雖然在這段時間段的尾聲,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再次延伸跑步時間。這時,我都會停下來,告訴自己:過去的時間一過,就不要再留戀!好好抓住下一次跑步時的加速感才是更符合理性邏輯的做法。
所以,當你覺得時間不夠用時,那是因為你有留戀過去時間的毛病。這樣的心态隻會影響我們在專門時間區域裡分散我們的專注力。
所以,你會發現大部分現代人在用“斷舍離”這個做法,讓自己過上極簡生活。物質生活水平上升,接着就開始盛行做減法。
那半個小時的時間區域段,也慢慢繪畫出我這一生的地圖:哪個時間點該開始起步,哪個時間點該停下來反思整理,哪個時間段該轉變為加速狀态……
時間漫漫,就如同那半小時一樣:一眼望到邊,卻又觸不可及。
這半個小時,就如同《圍城》那般撲朔迷離: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
可生活哪有那麼好的事,想進就進,想出就出。資源和需求都是稀缺的,人越多,競争力就越大。為了奪取自己那一份天地,我們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來換取資源的稀缺。
當我們成為了稀缺的一部分時,我們該得到的也會開始多了起來,該放下的也随着時間消失殆盡。
韓寒說:哪裡有那麼多的橫空出世?搞不好自己的終點也隻是别人的起點而已!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思考,是不會把事做成的。
我在想:那半個小時的利用率也就是我一生所能呈現的最好展現了吧!
盡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着最需要我們的人和最需要我們的事當中。
沒找錯羅!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