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班都有腦洞大的學生?“差點傻眼了”鹿城區繡山中學體育老師王郭靜從未想過,自己會變身為一名網課“主播”,對着手機開始了自己的“網紅”生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哪個班都有腦洞大的學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哪個班都有腦洞大的學生
“差點傻眼了!”鹿城區繡山中學體育老師王郭靜從未想過,自己會變身為一名網課“主播”,對着手機開始了自己的“網紅”生涯。
為了順利把課堂從操場搬到家中,王郭靜使出渾身解數——疊高書本玩跳躍、拿着小闆凳壓腿、提着米袋子左右甩動、舉着油桶練上肢力量……腦洞有多大,課堂就有多大。
創造條件也要上
3月11日,王郭靜開始了新一堂網課的錄制。
他将辦公室桌椅推至一旁,騰出足夠大的空間,脫去外衣,固定手機,調好角度,打開時下流行的間歇無氧訓練音樂,開始了一個人的“表演”。
小碎步、開合跳、前後交叉跳……完成一段4分鐘熱身後,王郭靜搬來一張椅子,斜着身體,手臂撐着椅子扶手做起了俯卧撐。
動作是否标準、表情是否到位,剛做完一個動作,王郭靜就一個小箭步跑到手機前,倒回畫面仔細檢查。連續多次重複下來,他的額頭開始沁出汗水。“現在已經有經驗了。”他笑着說,第一次,那才叫頭大。
2月12日,王郭靜接到學校通知,要錄制一堂體育網課。他當即傻眼:别說從未錄過,光是如何把體育課從操場“搬”到家中,就足夠傷腦筋。
校領導的要求是,利用方便易操作方式,引導學生在家鍛煉。可沒有教材、器材、場地,第一步怎麼邁出呢?王郭靜打開抖音、快手、優酷等平台,一遍遍地反複查找,但當時隻能找到一些鍛煉視頻。
“體育課不是簡單的鍛煉,内容還要融合運動技能、體能、運用和激發運動興趣。”王郭靜本想去學校錄,但當時溫州正實施居家硬管控,出去不大方便,家裡又沒有合适演練的地方。
“隻好把搜集過來的視頻進行簡單剪輯,結合課題拼湊成一堂課。”他說。
好不容易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鹿城區教育局的通知也來了,要求王郭靜給全區初中學生上網課。
王郭靜與校内體育組成員多次探讨,精心準備,把啞鈴等器材都寫入課堂設計稿。沒想到設計稿剛發到鹿城區教育研究院,就被教研員高長征打了回來,“有幾位學生家中有啞鈴呢”。
“沒有條件,就要創造條件上。”在高長征指導下,修改後的設計稿内,家家可見的米袋、書本、食用油桶、桌椅闆凳等,成為鍛煉“器材”。
一堂課錄了好幾天
可第二稿交去時,還是被退回了。“鹿城有城區也有農村,不同地區的孩子接受能力不同。”高長征指出,課程設計稿涉及的一些專業術語,一些孩子未必能聽懂。王郭靜于是在修改稿中,配上了淺顯易懂講解,并進一步分解示範動作。
然而,第三稿還是被揪出了“毛病”:7至9年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不一,做同樣的動作,不同年級學生練習數量和持續時間應有所區别。
“一堂網課,至少要改5稿。”王郭靜說。
在反複頭腦風暴中,王郭靜圍繞“就地取材發展下肢力量”,敲定了自己面向全區的第一堂網課主題。
“好在後來管控慢慢放寬,可以憑健康碼出入學校了。”于是,王郭靜一手提着油桶、一手拿着闆凳,興沖沖來到學校,找了一間辦公室。
利用小闆凳示範“椅子單腿側向跳”;在地上疊上書本示範“左右跳”;用一桶食用油示範“火箭推”……誰料,零主播經驗的王郭靜,在手機攝像頭前一站,腦海中曾經滾瓜爛熟的動作都變生疏了。
“餘光瞥見攝像頭,内心不由得一陣緊張。”談起尴尬的曆史,王郭靜摸了摸頭,有些不好意思。20分鐘網課,他足足搭進去數天時間。接下來,就是在忐忑不安中等網課在全區上線。
“這位體育老師動作真帥氣”“原來宅家也可以這麼鍛煉”。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郭靜的網課收獲好評如潮,但也有同事和學生挑出了毛病:背景雜亂、攝像頭角度低、燈光太暗……王郭靜聽取意見,并一一修正完善。
宅家教學成體系
“其實,糾正學生動作差錯比制作網課更辛苦。”王郭靜說,不像操場授課,學生動作标準不标準,一眼能瞄出,當場可指正。
按照規定,學生學習效果由各自任課老師負責監督。王郭靜負責四個班級的男生,共90多名,其中體育弱勢生30多人。“他們把一個個視頻發來給我,看得我頭昏腦脹。”但王郭靜還是一一仔細檢查,指出不規範之處。甚至還專門為動作不到位的學生“開小竈”——
“立定跳遠時,雙腿一定要同時伸和收,否則腹部難以同時發力。”
“不要緊閉嘴巴,嘴巴要自然張開配合鼻子呼吸。”
“空中動作不夠舒展,落地時,雙腿要積極前伸。”
“一堂網上體育課結束後,下一堂上什麼,後續又該如何規劃,我們摸着石頭過河,慢慢形成了多套宅家體育教學體系。”高長征告訴記者,他們針對力量、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等方面的一套課程設計,打造出體适能教學體系;将無法在家中完成的實心球、籃球等訓練,分解出具體動作,針對性授課,先鞏固好基礎。
“既要讓學生愛上學習,方便學習,也要學有所獲。”鹿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除了三年級以上老師各自做好線上授課外, 鹿城區還專門集中優質師資,打造精品課程,“名師空中課堂”面向本區和泰順,在全市首開跨區域同步教育山海協作模式。據不完全統計,開播以來,日均訪問人次29萬,課程日均點播102.45萬次,最高一天同時在線學習的學生數達32萬,遠遠超出三至九年級在校學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