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是紅樓夢中貫穿首尾的線索型人物,讀者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新官上任燒的最卑劣的頭把火----香菱拐賣案。
在這個事件中,賈雨村在門子的慫恿下,見危不幫,把恩人家丢失的女兒生生的推進了火坑,自行貼上了忘恩負義的标簽。
在最後的賈府被抄中,賈雨村更是不念往昔推薦提攜之恩,不遞好言,反而落井下石、煽風點火,再次把他恩将仇報的卑劣嘴臉充分展示。
那麼,賈雨村為什麼會如此的恩将仇報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從家庭出身來看。
賈雨村雖是詩書仕宦之族,但是“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隻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家道中落的賈雨村,在家鄉勢單力薄,生計困難,隻得背井離鄉,成為寄居在葫蘆廟裡的一個窮儒。
曾經窮困潦倒的賈雨村,一旦飛黃騰達嘗到了錦衣玉食的甜頭,在面臨道義良知和榮華富貴的雙重選擇時,天平不免會傾向于榮華富貴,因為他實在不想被打回原形,再次過上吃糠咽菜敝巾舊服的日子。
于是,知恩不報、恩将仇報成了他的自動選擇,所以在明知被拐賣的女子是恩公丢失的女兒時,他自然選擇的是得罪不起的薛家了,甄士隐當年的恩情在他的腦海中已經被按下了删除鍵。
二、從性格品質看。
賈雨村性格自私,品質不良,不知感恩。在借居葫蘆廟接受甄士隐資助的銀兩和冬衣之後,“不過略謝一語,并不介意”。俠肝義膽的甄士隐
“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雨村帶至神都,使雨村投谒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因使人過去請時,那家人去了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今日五鼓已進京去了,也曾留下話與和尚轉達老爺,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如果不謝銀兩和冬衣之舉是不懂禮數的話,賈雨村接受資助之後的不辭而别,便為他以後的知恩不報、恩将仇報埋下了伏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他上任不久,狐狸的尾巴便露了出來,遭到同僚們的參奏以緻革職。
“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緻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
德不正,難配其位;品不潔,難成君子。心術不正、屢次恩将仇報的賈雨村終究落了個“褫籍為民”的悲慘下場,也是他應得的。
三、從心理特性來看。
俗話說:斤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當你用一斤米幫助了一個饑餓的人的時候,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當你幫助他到一鬥米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感恩了,而是仇恨施舍者的優勢,讓他處于被施舍者的心理劣勢,他會産生不平衡感和挫敗感。
被窮困折磨過的賈雨村是一個志向抱負很高的人,他覺得自己是“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時飛”,苦未逢時。 他在甄家、林家和賈家的幫助下,小小地實現了“人間萬姓仰頭看”的目标,終于可以不用再仰視别人。
自卑又自負想他需要别人去仰視,他去扮演施舍者的角色,來滿足他當年潦倒時接受施舍的不甘、不平衡的心理。所以,賈府被炒時,他扭曲的心理是希望賈府更慘一點,再由他來俯視、來“施米”,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如此他怎會幫助賈府渡過難關呢?
四、從社會風氣來看。
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中,人走茶涼、拜高踩低的風氣盛行。賈府在“白玉為堂金作馬”之時,死了一個少奶奶秦可卿,就有六公送葬、四王路祭、不勝枚數的王公子孫跟着,場面壯觀,人氣爆棚。
而在被抄時,自己的女婿孫紹祖(迎春的丈夫)連忙派人到賈府,不是來噓寒問暖的,而是來要五千兩的欠賬的,何其悲哀,何其荒唐。
何況賈雨村亦非良善之輩,其仕途幾經波折,早已練就了一幅臉厚心黑的肚腸,禮義廉恥早就抛之腦後了,他的官場規則是“大丈夫相時而動、趨吉避兇者為君子”。
在他被革職時“那雨村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為被抄的賈家施以援手,勢必會影響他的官運,他斷然不會再次将自涉險境。
作者:溫暖前行,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