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編者按: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傳承了上千年,蘊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現代社會,我們與傳統民俗漸行漸遠,但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仍會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驚豔,會被元宵的“花市燈如晝”打動,會在春節和中秋從遙遠的他鄉奔赴故鄉。民俗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屬于中國人的記憶。
澎湃新聞與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傳統民俗節日欄目,介紹那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這些民俗并未消失,依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2022年3月3日,重慶涪陵泡桐村,村民們在金黃色的油菜花地中舞龍祈福,迎接“龍擡頭”。人民視覺資料圖
“二月二,龍擡頭”,在這一天,大江南北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去理發店剪頭發,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龍擡頭”的日子。
為何這一天被稱為“龍擡頭”,又為何大家都選在“龍擡頭”這天理發呢?
“‘龍擡頭’描述的是一個天文現象。‘二月二,龍擡頭’是古人仰望蒼穹所捕獲的浪漫與神奇。”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民俗學博士方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龍擡頭”說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象征“龍角”)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仍隐沒在地平線以下,隻有角宿初露,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時節,長江中下遊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春雷始鳴。這一天不少地方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等活動,希望求得一年吉祥豐收。與“龍擡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而“龍擡頭”時要理發,一方面是傳統習俗有正月有不動刀的“禁忌”,人們在臘月理完發,直到陰曆二月份,頭發剛好适合理發。另一方面,人們相信在“二月二龍擡頭”之際理發,自己一年的運勢可以随着升起的龍一起騰飛。孩子“剃喜頭”健康長大,出人頭地。大人“剃龍頭”辭舊迎新,鴻運當頭。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引入時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解讀“龍擡頭”時剪發的民俗。
傳統民間有正月敬祖的習俗,因此衍生出了“正月不動剪刀”“不動針線”的禁忌,剪刀、針線都屬于利器,在春節期間不得使用,是為了防止對祖先造成傷害。
在田兆元看來,這與“元宇宙”的概念有一定相似之處,“元宇宙”是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糅合的産物。而在我們的傳統民俗中,正月這一個月,是現實生活着的人們和已經去世的祖先一起過年的時間,“這是家族成員生死互動,也是文化的傳承。正月間,就是家族生命的‘元宇宙’,打破了生命的界限。表達家族精神的延續。”
而正月一過,新年完全結束,驚蟄也即将到來。在傳統農耕社會,也就是到了結束休息時間,準備春耕的農忙時節,“整體上正式的工作狀态開始了,理發顯精神,所謂‘龍擡頭’也是龍的傳人的自我認同與自信,表達新一年好運道的開始。”
田兆元笑言,二月祖先“退隐”,人們将回歸工作的時間與“龍圖騰”聯系在一起,希望借“龍擡頭”理發帶來一年的運氣,這本質上是人與民族圖騰的交融,是又一場“元宇宙”的開啟,“因為人們回歸勞作,開啟社交,所以需要超越家族界限,與民族成員進行更多的交流。龍的加入,成為人神的狂歡與互動,有利社會和諧。”
“從這個意義上講,‘龍擡頭’,是龍的傳人的元宇宙。”田兆元說。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