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好時光#有一個著名作家曾經寫過這麼幾句話:”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擠擠挨挨,皆為利來。利之所在,群集若蛆。”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是為了追求名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一輩子。
有的人賺了小錢,要賺大錢,賺了大錢,要賺更大更多的錢。人的心永遠沒有滿足的那一天。在傳統行業中,做吃的最賺錢。民以食為天,中國人一日三餐一頓也少不了。
昆明,這裡流行炸洋芋,烤洋芋,下米線,做涼粉,煮苞谷,燒餌塊等特色小吃。
來到每個小菜場,附近都有炸洋芋的攤子。在家裡,把洋芋都刨光皮,洗幹淨,用清水泡一下。有的切成細細的長條的,有的切成一片一片的。
炸洋芋有三塊錢一盒的,也有五塊錢一盒的。女老闆用勺子舀一些切好的洋芋倒進油鍋裡,炸一會兒,鍋裡冒出大個圓溜溜的氣泡兒,炸好的洋芋慢慢漂浮起來了。
老闆用勺子舀起來,倒進大瓷碗裡,放上蔥,芫荽,醬油,辣子面,辣醬等攪拌幾下,盛進一次性的紙盒裡。
昆明人都愛吃烤洋芋,洋芋就是土豆。燒一些炭火,放上幾個洋芋在鐵絲網上面,翻一翻身子。等它殼子烤焦的時候,老闆就拿出一根鋼鋸條,又長又細,一手牢牢地握住洋芋,撲哧撲哧地,使勁刮烤焦了的洋芋皮。
一會兒,洋芋皮飛飛揚揚,散落了一地,露出白裡透紅的肥胖的身子。如果有人來買,老闆會用刀把洋芋從中間切開,灑上一些辣子面或者辣醬就可以直接吃了。熱乎乎的,吃了能填飽肚子,是雲南人的最愛。
随處可見的是下米線的店鋪。昆明人對米線情有獨衷。多數人都選擇去吃一碗米線當早點。米線分細的,粗的幾種,白白的米線有點像湖南米粉,吃起來很滑溜,也很爽口。
米線的價錢不等,從六七塊錢到幾十塊一碗的都有。下米線的人戴着一次性手套,去抓一大把米線,放在勺子裡,倒進咕噜咕噜冒着泡泡的沸湯裡一煮,幾分鐘的功夫,就端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線。
老闆會放一勺子肉末末醬,蔥花,辣子面,豆瓣醬,醬油等作料。吃米線的人總是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桌子上大多坐滿了人。
昆明一年四季都賣涼粉。有的攤上寫着”昭通涼粉”的字樣。涼粉亮晶晶的,通體透明,像大大的豆腐塊。
金黃金黃的,粉白粉白的,黑乎乎的,有的說是用豌豆做的。如果你想吃一碗,老闆會用小刀把大塊涼粉劃下一小塊,切成長條的,你要幾種顔色的,她都會給你拌上。
老闆會放一些蔥花,芫荽,醬油,辣子面,花生末末面,醋等作料。吃到心裡,涼快爽口,滑滑溜溜,是解熱消暑的好東西。
在趕集的路上,也有人來賣煮苞谷,烤苞谷粑粑的,她們大多是貴州人。她們推着木闆車或者三輪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
她們露出淳樸的笑臉,露出一口大小不一的牙齒,梳着長長的麻花辮子,像一條黑又亮的烏梢蛇似的。用不鏽鋼的白得耀眼的大盆,裝好些帶葉子的苞谷,有人來買時,一般要賣三塊錢一個,她們叫”三塊錢一苞”。
苞谷粑粑是她們自己做的,金黃金黃的,用苞谷的葉子包裹起來,放到炭火上烤熟,熱乎乎的,吃一個覺得清甜爽口,暖暖和和的。
在昆明,還流行燒餌塊這種小吃。有的人開一家門面,起名叫”英鳳燒餌塊”。有的人在公路邊擺一輛白鐵皮的推車兒,做燒餌塊。
她們首先在炭火上攤一張薄薄的白餅,有點像山東雜糧煎餅的樣子。用夾子夾一根火腿腸,放在炭火上烤。
接着,在平底鍋上敲破一個雞蛋煎一煎,從口袋裡夾出一些生菜葉子或者白菜葉子。最後,用白餅把這三樣東西包裹起來,用刷子刷一些辣子面,辣醬,卷成一筒遞給顧客。
各種小吃,生意都異常火爆。做小吃的,本小利大,一本萬利。在傳統行業裡,做吃的,穩穩當當賺大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