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想必大家都吃過,大的小的粗的細的每一種都有自己不同的滋味,那今天的渭南味道我們來到了華州區高塘鎮,聽說這裡有一種老少皆宜的美食——軟麻花特别的有名氣,而且非常的好吃,那麼究竟如何呢?跟着我們的鏡頭一起去尋找一下吧。
采訪當天,高塘鎮街道正逢集會,非常的熱鬧,在記者的詢問下,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告訴記者,有一家軟麻花特别的好吃。
市民:十字口東邊路南那一家。
市民:現炸的,就在轉角那兒。
按照大家的指引,記者很快找到了一家賣軟麻花的店鋪,雖然沒有挂牌子,但是店鋪裡現做現炸現賣,生意是非常好,隻見師傅們把面團一扯一搓,不一會兒一塊面團就變成了一個麻花,随後下油鍋炸不到一分鐘,熱氣騰騰的軟麻花就出鍋了。
記者:不知道味道如何,能不能嘗一下?
店主:沒問題,來給你拿這邊熱的,熱的好吃。
記者:我來嘗一下味道如何,這個麻花跟以往所吃到的麻花的味道都不盡相同,你像别的麻花是那種酥脆的、硬的,而這種熱的吃的時候感覺外面非常的酥脆,裡面軟軟的跟面包一樣,确實是格外的不同。
如此美味的軟麻花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這家店鋪的郭師傅告訴記者,一根麻花的出鍋需要經過三位師傅通力協作,第一步就是和面、醒面。
郭師傅:一般是早上起來先和面,一兜子是30斤面,倒入30斤面,把鹽和碘、酵子放入,倒上溫水攪半個鐘頭,放到案闆上切開卷成面條,然後再揪成小劑子,再扔到盆裡,弄一層刷一層油,上面再摞一層,弄完以後醒個二十分鐘到半個鐘頭就可以炸了。
醒完面之後的第二步就是拉麻花,師傅一拉一甩一合,一根麻花就基本成型了。
郭師傅:先把這條要拉勻,勻了以後先單股上勁,合到一塊兒。卷的時候弄到一塊兒,再上。雙條和單條都是一樣的,都是這樣卷的時候,甩兩下,這一個麻花就成了。
最後一步就是過油炸了,專門炸麻花的師傅告訴記者,要想炸出外酥裡嫩的高塘軟麻花,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郭師傅:拿一把放下鍋,等飄上來以後再往開打,前邊的黃了以後把它撈出來,這工序就完成了,這就好了。
高塘軟麻花以“軟”和“酥”聞名,那麼它所用的材料和其他地方的麻花有什麼不同呢?郭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家的軟麻花就是鹽、碘和酵面,外酥裡嫩訣竅就在這酵面上。
郭師傅:做這就是鹽碘酵面,面粉是普通精粉。你像買的硬麻花,人家不放酵子,死面的。咱這用的酵子,面特别軟,熱的就是外邊酥裡邊軟,冷了以後你泡到豆漿裡和剛炸出來是一個效果。
說起高塘軟麻花的曆史,郭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家的麻花店從父親手上算起,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父親那輩人炸麻花的手藝更好。
郭師傅:大概就是個二十六七年一直炸着,原來我爸做的時候也是請人,請人做我爸跟着學,我爸學了以後,我又跟着我爸學。那一代人家炸的好,都是老藝人,基本上這麻花都是從同家那個韓坡底傳過來的,那邊炸麻花的人多得很,現在那些人年齡大了,有些都不在了,現在高塘街道就保留了我兩家,我這一家對面一家,現在是就這兩家了。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郭師傅今年快五十歲了,擔心現在年輕人不喜歡這份工作,最希望的還是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郭師傅:原來街上有五六家炸麻花的,現在沒人炸了。年輕人不愛這,我今年四十八九了,想把這傳下去,不能把這失傳了。
高塘軟麻花不僅是高塘人味蕾上的獨特享受,同時也是這個地方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幾代人的傳承和發揚使得高塘軟麻花已經成為這個地方人們離不開的美食文化。
郭師傅:咱這裡人習慣就是看個人走個親戚,買個麻花,再是在外面打工的,出門肯帶。
顧客:一直吃,好着呢。這有酵面,軟酥,像年齡大的人就可以吃。
顧客:經常買,好着呢。吃了味道好,酥脆,逢會過來。
顧客:我平時就到這裡來買,這麻花口感比較好。
【記者手記】一間屋子幾個師傅,他們是這個小鎮裡最平凡的人;一鍋熱油幾袋面粉,濃縮的是這個地方的人間煙火。遠去的遊子回味家鄉的味道,鬧市裡人們渴望找回簡單的生活,二十年的一團、一扯、一拉、一合,簡單的是高塘軟麻花的制作步驟,不變的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