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組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發布的數據,提到了2020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據數據顯示,2020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1.64歲,女性為87.74歲,刷新了曆史最高紀錄。
從數據上看,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呈日漸增長趨勢,且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平均壽命都超過了80歲。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早已邁入老齡化國家。其一方面說明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人們的平均壽命是越來越長了。
不過,作為一名美食作者,讓我更感興趣的,其實是日本的飲食文化。作為世界上出名的長壽國家,日本人一日三餐究竟都吃些啥?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起來看看。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1、早餐
一份傳統的日本早餐,由飯、主菜、副菜、腌菜和湯這5種元素構成,其中最常見的,要屬白米飯、味噌湯和納豆這三樣食物。此外,也經常能看到魚類食材的身影。
味噌湯,被稱作日本的“國湯”,是以味噌(面豉醬)、豆腐、海帶、蘿蔔等為原料制成的一道湯食,有赤味噌和白味噌之分。赤味噌要更鹹一些,口味較重。白味噌則偏甜,口味較淡。
納豆,是黃豆經過納豆菌發酵制成的豆制品,氣味較臭,味道微甜,最早起源于我國的秦漢時期。在吃的時候,一般會加上醬油或芥末,攪拌至絲狀物出現,再放在米飯上食用。也可以将納豆、雞蛋、蔥、蘿蔔、柴魚等食材混合在一起食用。
不過,對于時間匆忙的日本上班族來說,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街頭的便利店把早餐解決了。常見的有飯團、三明治、泡面等,再配上一份果汁或牛奶,一頓早餐就搞定了。日本街頭的早餐店,可不像咱們國家的那麼多,除了便利店外,很少有餐館在大早上開門。
2、午餐
對于日本普通的上班族來說,工作時間一般是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半,中午12點到13點是午飯時間,沒有午休時間。在短短的1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内,就要把午餐給解決了。因此,大部分人的午餐,都會選擇自帶便當或是購買便當(盒飯)的方式。
自帶的便當,通常是由日本主婦下廚制作的,在創意和手藝方面沒得說。不過,對于不方便自帶便當的人來說,便利店提供的各種午餐便當,可選擇範圍也非常廣。比如一碗拉面湯或烏冬面湯,再配上些許小菜,又或者是蛋包飯/丼飯再配上味噌湯等。
烏冬面: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面食,和日本荞麥面、綠茶面并稱為日本三大面條,經常能在各大日式料理店中看到。烏冬面的面條口感偏軟,一般還會加上裙帶菜、天婦羅和小蔥等配料,以及調制好的高湯一起食用。
蛋包飯:也是非常出名的一道日式料理,是由蛋皮包裹着炒飯制成,它其實起源于法國的歐姆蛋。日式蛋包飯是在歐姆蛋的基礎上,加上了白米飯和番茄醬。在做蛋包飯的時候,一般還會配上玉米、青豆、胡蘿蔔等食材。
丼飯:是指用瓷碗來盛裝米飯的料理,會在碗中盛入三分之二的米飯,再鋪上一層配菜,大家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是蓋飯。一碗飯裡,米飯、菜和肉都有了,還有醬汁,可以說是一應俱全。
3、晚餐
日本人的晚餐,通常會在家裡解決,一般是由三菜一湯構成,除了米飯外,還包括一碗湯、一樣主菜(肉/魚制成)、兩樣副菜(以蔬菜為主)。如果是冬天,可能會安排上火鍋 小菜的組合。
這樣的晚餐,可以說是簡單又清淡,很少會出現大魚大肉的情況。并且,日本人的晚餐時間一般安排得比較早,會在睡前3-4個小時的時間裡,結束晚餐,以便留有足夠的睡前消化時間。
日本人的飲食特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日本人裡的過胖人群相對較少,肥胖率比較低。之前,OECD(經合組織)就有發布過有關世界各國的肥胖率數據,日本肥胖率隻有美國的十分之一,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
我覺得這跟他們的日常飲食特點密切相關。對此,我特地總結下,主要有下面3點:
1、量少種類多:日本的一日三餐有個很明顯的特點,量少種類多,即一餐裡食物的種類比較豐富,但是每樣食物占據的分量卻比較少。這點從日式料理使用的餐具中也能看得出來,通常都是用小碟來裝菜,可以避免暴飲暴食帶來的熱量;
2、飲食清淡:日本人的日常飲食裡,油膩食物出現的概率并不高,油炸食物也很少見。就算是吃油炸食物,他們也習慣在吃之前,過濾掉一部分油脂。而在烹饪方式上,更追求煮、蒸等方式,比較清淡。這樣可以避免重調料、重油脂帶來的熱量超标;
3、偏愛吃魚:日本人偏愛吃魚,是全世界出名的。春天吃鲷魚,初夏吃鲣魚,盛夏吃鳗魚,初秋吃青花魚,仲秋吃秋刀魚,深秋吃蛙魚,冬天吃河豚,非常講究。魚肉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熱量要比紅肉類食材低,自然就沒那麼容易發胖。
【懶喵心得】
我覺得,日本人長壽和肥胖率低,跟他們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和特點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注重食材的多樣性、避免暴飲暴食、烹饪方式較清淡等,都值得我們取長補短。作為一名普通網友,我隻想說,這麼吃,難怪胖的人很少。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點個關注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