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渤主演的電影《殺生》,名字乍一聽似乎像一個槍戰、警匪片,但事實上。這部影片講述的卻是大山裡百姓的生活,有些壓抑,充滿隐喻。
這個名為長壽鎮的小山村,在外人看來是遠近聞名的世外桃源,他們可以遠離戰亂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在這自由的表面下卻隐藏着深深地枷鎖,它仿佛用無形的力量束縛住了每一個人,其中就包括主人公牛結實(黃渤扮演)的父親。雖然這個人物角色隻在自己的葬禮上露了一面,卻不妨礙我們從第三人的轉述中了解其有些“壓抑”的短暫一生。
牛結實的父親原本是一個穿梭于群山峻嶺中各個村寨的賣貨郎,在途徑長壽鎮時意外被村民扣下,與現如今的拐賣婦女不同,或許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青年男性反而成了“稀缺資源”,但不管是怎樣的原因,等待這位賣貨郎的命運是被迫生活在這個陌生的村子裡,與陌生的女人結婚生子,了卻殘生。
僅僅因為自己踏入了這個山村,就不得不放棄原本的生活,隻因為村民強加于自己的意願,他就不得不與曾經的社會割裂,随之原有的社會羁絆也被徹底斬斷。
這其中牽挂,
可能包括他年邁雙親的期盼,
或是許下諾言的心儀女子的浪漫,
甚至還有一個襁褓中嬰兒的等待……
這樣的事情發上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巨大的打擊,這個平凡的賣貨郎或許抗争過,試圖逃跑過,但無疑都失敗了。緊接着,主人公牛結實出生了,賣貨郎在斬斷與山外世界的羁絆後,與這個山村,與這裡的村民建立起了新的羁絆,但這卻不是他自願的,甚至可以說是違背他意願的。
所以當時還是個孩子的牛結實,對于這個賣貨郎,也就是他的父親來說,是一個又愛又恨的存在,愛是出于血濃于水的親情,以及一個父親的責任,恨卻是對于這條拴住自己的枷鎖。從此以後,人們再也不用擔心他會逃跑了,因為賣貨郎已經成為他們的一員,他如果逃走,就将抛棄他的孩子,而這種道德與責任的雙重枷鎖,才是束縛住一個人心靈最好的枷鎖。
我們可以想象,懷有這樣矛盾的心理的賣貨郎,會怎樣對待這個孩子(牛結實),一半是愛一半是恨,是打罵多些?還是冷漠多些?還是徹底失去希望的歇斯底裡和咒罵。總之,牛結實的童年是一個沒有愛的童年,所以少年時的牛結實就表現出了異乎常人的叛逆。
故意做出與衆不同的行為,不為别的,隻是想确認是否還有人在乎自己,這是很多缺愛孩子的極端表現之一,同樣是缺愛,另一種極端表現則孤僻,嚴重的甚至自閉。賣貨郎并沒有掙紮太久,他在枷鎖中失望而死,帶着對周遭世界的麻木。
許是村民殘存的良知,讓他們意識到賣貨郎的死于自己脫不了幹系,所以大家面對這個孩子(牛結實)的種種叛逆行為時,選擇了空前的容忍。但在牛結實看來,這似乎是自己的特權,是村民在乎自己的表現,行為進而越發出格,正是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村民淡忘了愧疚,變得越發忍無可忍,甚至萌生了殺人之心。
這就是影片《殺生》中“殺”的根源,
源自愧疚,
源自誤解,
源自無形的束縛,
源自對這個山村的詛咒。
故事并沒有到此結束,命運好似輪回,當初是孩子牽絆住了賣貨郎,如今同樣是孩子牽絆住了牛結實。村民自以為能夠通過無形枷鎖殺人于無形,殊不知是親情的羁絆讓牛結實甘願放棄生命,當然,放棄的不僅僅是對生存的渴望,還有對曾經無數次容忍自己村民的期望,真相被戳穿,村民的容忍并非來自關心和愛護,而是已然被淡忘的愧疚,所以牛結實在死前歸還了所有從村民家裡搜刮來的瓶瓶罐罐。
這些物質上的占有,何嘗不是他與村民間羁絆的“契約”,既然想了卻生死,并徹底失去期望,這些“契約”自當歸還,所以影片中唯一讓我落淚的是牛結實拖着棺材,一一歸還“失物”的這一出戲,當他将東西放下,卻沒有一個人對此表示拒絕,這表面上看或許是物歸原主的理所應當,本質上卻是對這份羁絆的冷漠。
一份這樣的冷漠并不夠透骨,
但所有村民的這份冷漠卻足以殺人。
所以電影《殺生》中真正殺死牛結實的,
不是疑神疑鬼的眼神,
也不是流言蜚語,
更不是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冷雨,
而是人們對斬斷羁絆時的冷漠。
哪怕有一個人挽留,哪怕有一個人拒絕他的(歸還),試圖留住這份羁絆,牛結實都不會死的那樣麻木,亦如他那個賣貨郎的爹。
【關于情感,答案早已深藏于心間,我是問心一箋】
作者:問心一箋
原創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