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處于南北宋之交,從小就見識過金兵的兇殘,二十一歲參加了抗金起義,滿腔熱血,盼望着收複失地,重回故土,并将收複中原作為自己畢生的理想。這個文武雙全的詩人憑借自己的力量安民生,訓練軍隊,可卻總是受到打壓,多次被貶,壯志未酬,這樣的經曆讓他痛苦,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豎起信心。可以說,他的詩詞大多是悲壯的,因為理想遠大,奈何現實殘酷,無奈與自信交織,這樣的複雜心情帶給了他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那是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度過的第幾個冬天了呢?長期不受重用的辛棄疾曾在江西上饒閑居了二十年,雖說日子閑适,可心中郁悶無法排解,心中抱負無以實現,想必也是十分痛苦的吧,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經典詩歌,大多是抒發其壯志未酬之感。其中自然也包括那首耳熟能詳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再回頭說這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兩人志同道合,飲酒作詩,抒發心中豪情,而這個陳亮是誰呢?自然就是《破陣子》中的陳同甫了。《曆代詩餘》中有雲:"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為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兩人這次會面雖是僅有短短十日,但對于辛棄疾來說,卻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又因為兩人所見之地在鵝湖寺,遂将這次見面稱作第二次"鵝湖之會",也是很雅緻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喝醉後挑亮油燈看寶劍,夢醒時就聽到軍營号角連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食用,也讓樂器奏起悲壯的戰歌鼓舞士氣,秋天的戰場上在檢閱軍隊。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如驚雷一樣響亮。一心想要為君王完成收複國家失地的大業,赢得世代相傳的美名,然而此時的詩人早已白發叢生,成了老年人,不得不說可惜啊!
上阙裡,辛棄疾描繪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呢?一位獨自吃酒的壯士在半夜拿出自己的寶劍反複的看着,或許心裡有着不可言說的情緒吧,輾轉反側,終于入眠,場景轉換,醒來時軍營号角聲連着響起,振奮人心。接下來這個主人公将牛肉分給麾下将士,又讓人奏起戰歌,可見這位挑燈看劍的是位将軍了,沙場點兵,為了完成心中的那份理想吧!
翻身上馬射弓箭,意氣風發、武藝超群,将軍的理想是收複失地,幫助國家完成統一大業,也為自己赢得一個響亮的名聲,讓後世人敬仰紀念,整首詞的感情基調都是豪邁大氣的,詩人馳騁在想象之中,化為将軍,擊退敵軍,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直到這裡,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一種淩空直上的氣勢,這種氣勢使得戰場上的戰士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然而,最後一句來了個轉折,"可憐白發生",仿佛夢突然醒了一般,帶着詩人的遺憾與落寞,這句話既是為陳同甫感歎,亦是感歎自己壯志未酬的悲涼。
辛棄疾年輕時參加抗金起義,縱然是失敗了,但那段經曆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和陳亮會面的這幾天,其話題也不過是與殺敵報國、抗金以及自身遭遇有關。然而,英雄遲暮,有心無力,即使心中的理想從未改變,可再也不能如年輕時那樣上陣殺敵了,這種感覺是落寞心酸的。曹操不是曾說過嗎,"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而壯心不已,卻又無可奈何,"報國欲死無戰場",這大概才是令人最悲傷的事情吧。
當詩人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當心中的悲哀累積到一定程度之時,辛棄疾就隻能在夢中重回疆場了,夢裡有多豪氣暢快,現實就多麼無奈失落,然而誰都無法改變這樣的境遇。正如梁啟超所評此詩說:"無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這是那個時代稍有志氣點的文人将士們共同的心聲,但凡熱血男兒,又有誰不想要重返疆土,将金兵趕出宋朝呢?可南宋朝廷無能,那些保守派又将他們的熱血理想扼殺在搖籃裡,報國無門,這大概也是南宋最大的悲哀吧,是一個朝代的悲劇。
人生短短幾十年,總有許多無奈的事,許多無法實現的事情隻能在夢中聊以慰藉,可醒來後終歸是更為凄涼與無奈。繁華塵世,理想不能實現,總覺得會缺了些什麼,可壯志未酬,人已遲暮,這才是最讓人感到悲涼之事,生命本就是無可奈何,我們能做的,隻有把握眼前,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心中所想,縱然依舊有遺憾,但至少也不曾後悔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