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點年紀的人應該有印象,在武漢的東湖邊,有一個地方叫三官殿。
以前,這裡還是一片亂樹林,709路、578等公交車從此過,那時它還是一個公交站名。
如今,這裡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坑窪不平的土路被寬闊的高速路——武漢大道取代,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美術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知音集團等一大批文化單位先後在此落戶,這裡也俨然成為享譽荊楚的“文谷”。
隻是,随着城市的變遷,三官殿的名字已漸漸被人淡忘。
更少有人知的是,這個地名裡,還隐含着《西遊記》男二号唐僧的前世呢。
1
《西遊記》裡,除了男一号孫悟空外,最有主角光環的就是唐僧了。
唐僧原本是如來佛祖座下弟子——金蟬子,因不敬佛法,聽課不認真,被佛祖打下凡間,曆經十世輪回,前往西天取經,這才發生了《西遊記》的故事。
但是,這和三官殿有什麼關聯呢?
我們先看三官殿的來曆。其實,全國多地都有這個地名,比如河南新鄭、福建莆田、湖北丹江口、陝西商洛、江西萍鄉等地,武漢自然也不例外。
為何有這麼多同樣的地名?因為,三官殿又叫三元宮,本質上是道觀,供奉着道教最高的神——三元大帝。三元就是三官,即天官、地管、水官,分别統管着諸天帝王、五嶽帝君、九江水帝等。
中國人的三元信仰可謂源遠流長。早在 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 ,幹寶《搜神記》中就記載了東海人陳光蕊,生了三個兒子,個個得道升仙,分别為天官、地官和水官。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老師,更是三元的堅定信仰者。他在《西遊記》中就明确說,唐僧就是東海陳光蕊的兒子。這樣一來,唐僧實際上就是三元大帝的親兄弟了。
然而,我們知道,曆史上的唐僧确實姓陳,卻是河南偃師人。為何《西遊記》說他是海州人呢?實際上,這都要拜吳承恩老先生所賜。
經考證,曆史上确有陳玄奘其人,但與《西遊記》裡的唐僧卻判若兩人。真實的唐玄奘父親既不叫陳光蕊,也沒有一個叫殷開山的外公……
換言之,吳承恩老先生隻是借用了曆史上唐玄奘的名字和取經成就,再根據曆代傳說,以及三元信仰,杜撰了唐僧的身世及西天取經之故事。
2
那麼,在《西遊記》裡,唐僧的出身是什麼呢?
吳承恩原版《西遊記》第11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正空門中有一首詩,單說唐僧的身世——
靈通本諱号金蟬:隻為無心聽佛講,
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
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
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
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随波逐浪泱。
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将他養。
年方十八認親娘,特赴京都求外長。
總管開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兇黨。
狀元光蕊脫天羅,子父相逢堪賀獎。
複谒當今受主恩,淩煙閣上賢名響。
恩官不受願為僧,洪福沙門将道訪。
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
随詩之後,還有一段話,對唐僧的身世做了進一步解釋——
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隻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号仙音,無般不會。
到了清代,有一位學道之人叫汪澹漪,他刻印《西遊證道書》時,大概覺得原版《西遊記》寫唐僧的身世,隻用一首詩和寥寥數語,這與男二号的身份是極不相稱的,讀起來也很不過瘾。于是,他借口找到了江流兒故事的古本,自己又添加了唐僧的家世履曆,作為原著的第九回,而把原著的第九、十、十一回壓縮為第十、十一回,從而把唐僧的出身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話說當年,唐僧的父親、海州讀書人陳光蕊高中狀元,被當朝宰相殷開山的女兒溫嬌小姐抛繡球招為驸馬。後來,陳光蕊赴洪州上任,途中被強盜劉洪推下長江淹死。劉洪則霸占了溫嬌小姐,并冒名頂替赴洪州上任。
殷小姐為了腹中胎兒,忍辱偷生,在生下小孩後将其放入江中随水漂流。鎮江金山寺的長老在江邊撿到了小孩,取名為江流兒,留在寺中收養,并取法名玄奘。玄奘長大後了解真相,前往朝廷求助于外公,解救了親娘,又到水府找到被龍王救下的父親。
後來,陳光蕊升任朝廷大學士,溫嬌小姐則為了全節從容自盡。江流兒立意學佛,于是在洪福寺繼續修行,直到被推薦主持唐太宗的水陸大會。
至此,唐僧的出身算是确鑿無疑——海州人士陳光蕊之子,也就是三元大帝的親兄弟。
也就是說,三官殿,在《西遊記》裡其實跟唐僧有着莫大的關聯。以後我們再經過三官殿,就可以想一想,唐僧的三個兄弟曾供奉在這裡呢。
3
原著詩中“靈通本諱号金蟬:隻為無心聽佛講,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又作何解釋呢?
這就牽扯到天界中盛行的神秘大會。
原來,在天界,無論是西方的如來佛祖,還是東方的玉皇大帝,都很熱衷于舉辦盛會,且時間相差不多,都是每隔500年舉辦一次。
在西方,這種盛會取名為“蘭盆會”;在東方,這種盛會則叫做“蟠桃會”。
在《西遊記》第24回,唐僧師徒取經路過五莊觀。觀主鎮元子正好要參加元始天尊的一個大會,于是就囑咐兩個弟子說,“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說起自己與唐僧的這份交情,鎮元子回憶道:“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可見,500年前的那場“蘭盆會”上,唐僧不僅參加了,還是以如來第二徒弟金蟬子的身份參加的,并向列席人員鎮元子奉茶招待他。
再聯想到取經的唐僧已是十世轉世,我們可以推斷:他和鎮元子一起參加的“蘭盆會”,就發生在取經故事的500年前,是與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那屆“蟠桃會”同時舉辦的。
唐僧取經的緣由,就來自于這一屆“蘭盆會”。
當時,如來佛祖在西天雷音寺舉辦“蘭盆會”,向衆弟子說法。他端出寶盆——蘭盆,裡面盛滿了各種好吃好玩的東西,讓衆弟子大快朵頤。吃飽喝足後,佛祖就開始講佛法。
佛祖大概是個很牛掰的演說家。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直講得天花亂墜、連石頭也不禁開口贊歎。台下的聽衆,自然是聽得如醉如癡,如墜五色祥雲,幸福圓滿。
就在這時,一個緊急信号從東方天庭傳來——孫悟空大鬧天宮,把玉皇大帝的“蟠桃會”搗了個稀巴爛,竟然還要搗毀天庭。
這還了得?如來佛祖當即停止講法。《西遊記》第8回記載,如來佛祖向衆弟子宣示:“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禅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随後,他帶着阿傩、迦葉兩位尊者,前往收服孫悟空。
卻說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之後,又被玉帝挽留吃喝一番,才趕回佛門淨地——雷音寺。這時候,他卻發現,弟子金蟬子不僅亂了禅位,還忙着拉關系,給列席人員鎮元子倒茶喝。佛祖一氣之下,将金蟬子貶下凡間,這才有了唐僧取經的故事。
4
孫悟空被壓五指山下500年,唐僧也經曆了500年磨難,兩人才在五指山相遇。
500年間,唐僧都在幹嗎?
《西遊記》第27回寫道,白骨精在看見唐僧時,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原來,唐僧經曆了十世輪回,這次取經的已是十世轉世。
問題又來了,前九世的唐僧,都在幹什麼?
謎語就在沙和尚的話語裡。《西遊記》第8回,菩薩奉如來之命,前往長安尋找取經人,途經流沙河時,就收服了沙和尚。當時,沙和尚又向前道——
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抛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将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
再看《西遊記》第22回,觀音派木叉去收服沙僧時,吩咐道——
你可将此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隻叫‘悟淨’,他就出來了。先要引他歸依了唐僧;然後把他那九個骷髅穿在一處,按九宮布列,卻把這葫蘆安在當中,就是法船一隻,能渡唐僧過流沙河界。
後來,沙僧渡唐僧師徒一行過流沙河,也正是這樣做的——
那悟淨不敢怠慢,即将頸項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結作九宮,把菩薩葫蘆安在當中,請師父下岸。那長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穩似輕舟。
吳承恩老先生唯恐我們看不懂這層姻緣,特意在後面又補充了一首詩——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
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複淪。
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關鍵就在于“記得從前舊主人”這一句。誰是那骷髅從前的舊主人?
首先,不是凡人,因為凡人的頭都沉水底了;其次,不是孫悟空,他在五指山下被壓500年,哪有機會來流沙河;再次,八戒也不可能,他和老沙武功不相上下,老沙不可能輕易就把他吃了;最後,更不可能是木叉,人家早早就是觀音菩薩的侍從。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唐僧。也就是說,唐僧的前九世都是取經人,不幸的是時機未到,每一次來到流沙河,都被老沙給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