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新多率評價方案,該方案使不同年級學科的班級成績得分具有可比性,但因為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同還會造可比性不強的結果比如,同樣的一批教師教的同一學科,同時用不同難度的試卷測試,再進行統計,往往會得到相差較大的結果,比如對于難度大的試卷或區分度小的試卷,結果往往是各班得分相差不大這樣,不同學科之間的得分就會因為試卷的難度、區分度等而僅在中間區域可比性較強而對于一個班的得分,則前後兩次測試的試卷因難度和區分度的不同,進步多少的可比性也降低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
正态分或是一種優于标準分的分數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新多率評價方案,該方案使不同年級學科的班級成績得分具有可比性,但因為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同還會造可比性不強的結果。比如,同樣的一批教師教的同一學科,同時用不同難度的試卷測試,再進行統計,往往會得到相差較大的結果,比如對于難度大的試卷或區分度小的試卷,結果往往是各班得分相差不大。這樣,不同學科之間的得分就會因為試卷的難度、區分度等而僅在中間區域可比性較強。而對于一個班的得分,則前後兩次測試的試卷因難度和區分度的不同,進步多少的可比性也降低了。
有沒有在理論上更有效的方案呢?
網友淺藍色的雲朵1評論中說“注意使用标準分這個内卷神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标準分的公式:z=(x-μ)/σ;其中z為标準分數;x為某一具體分數,μ為平均數,σ為标準差。這種算法,在區分度小的試卷中,由于标準差也小,從而可以拉開集中在一起的一些分數之間的差距,但同時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高分和低分的距離也會巨大。當然這種巨大的差異,可以将富有天賦的人脫穎而出,在單科中獲得巨大的優勢并由該優勢掩蓋其其他科目的缺陷。還會存在同樣得滿分(或第一名的高分)的人,因為不同學科的原因所得的标準分完全不同,而該科原有是有設定上限的(比如150分或100分),這也帶來了不公平性。因此,轉化為标準分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但我們應該承認,标準分可以在選擇有學科天賦的人才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們知道,正常的考試成績的分布等很多數據都是符合正态函數的,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可以提出一種新的分數:正态分。
正态分的算法可以是:将原始分排序,确定正态分的上限和下限,一般上限可設為學科上限得分,下限為0分或指定分,再設定分值最小差異也就是相鄰兩正态分值之差,比如設為0.1或0.5等,然後在上下限之間建立正态函數,計算出每個正态分對應點上的數據個數或後面說的指标N(x)-x為正态分,并使累計個數等于原始分數總個數。然後将原始分數按高分到低分根據N(x)累計将原始分數轉為正态x。相同的原始分有相同正态分x,相同原始分過多其對應的正态分的指标N(x)不足可以占用下一正态分分值的指标,下一分值的指标被上一分值占用後其指标相應減少,不同的原始分有不同的正态分,上一正态分分值的指标有多則結轉給下一正态分分值。
上述算法在正态分的間距遠小于原始分的間距時,這種算法是可以實現的。但正态分的間距過大則可能無法實現,如果一些高分的相同分數少,會出現指标一直過剩而無法完成,簡單的例子是原始分有150個不同分值,則正态分隻有100個分值,不同的原始分要有不同的正态分就成了不可能。所以,可以讓正态分的分值數遠高于原始分,比如原始分的分距為1分,正态分的分距為0.1分。
雖然根據上述轉化規則,原始分有多個分值,正态分也有同樣多個分值,但最終分值的分布将發生變化。當高分比較多時,一個分值可能占用多個分值的指标,從而會拉開高分相鄰兩原始分之間的距離,最終使分數的分布最接近預設的正态分布。這樣不論全體原始分數如何,都将得到一個十分相似的正态分數群,從而使不同學科、不同次考試具有十分高的可比性和相似度。
正态分相對于标準分,用于高考也許保障各學科預設的權重不會失去平衡,而原始分則會使預計權重失去平衡,比如150分的學科因過難,相當于隻有100分也是可能的。正态分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于本文提出的正态分,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讨論!
正态分系本人在頭條首創概念,如有先提出者請告之,本人将删首創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