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實習生 楊怡婧
踏雪行江湖,瑞雪兆豐年。由新麗傳媒出品的武俠劇《雪中悍刀行》日前迎來收官,該劇28天蟬聯騰訊視頻播放量冠軍,可見受追捧程度。由張天愛飾演的南宮仆射,不僅是身懷“十九停”至強殺招的江湖劍客,還是胭脂榜排名首位的天下第一美人。日前,在接受半島全媒體記者采訪時,張天愛表示,自小就很喜歡看武俠電影和小說,為了這個角色“專門去練了江湖兒女的眼神。”
出演IP劇得需要勇氣
開拍前南宮仆射的角色人選就曾引起熱議,原著中對“白狐兒臉”的描述,讓張天愛飾演南宮仆射的呼聲一直很高——很多讀者表示,讀到小說中“白狐兒臉”相關情節時代入的便是張天愛。當年在《太子妃升職記》中一鳴驚人的她,長相明豔大氣,男裝扮相更是攻氣十足,眉眼間盡顯飒爽英氣,南宮仆射一出場便驚豔四座,眼神拿捏太到位,收獲了不少原著粉的好評。
采訪中她透露,“南宮的造型在定妝時是大費周折的,頭上戴的鬥笠都有很多種選擇,不停地在試到底哪一種氣質更符合這個人物和角色,妝面也非常細緻,根據我的臉型,眉毛微高微低效果都不同。”
張天愛坦言,出演IP劇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還需要努力支撐角色,更多的挑戰在于前期的準備工作:“畢竟角色本身有很多原著粉,一方面要克服心理壓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分析角色的功課,無論是造型還是性格,都盡量去還原。”從小有愛看武俠電影、武俠小說的經曆,給張天愛提供了不少靈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在出演角色的時候,我把自己放在江湖中,想象自己是江湖兒女。”
飾演武林高手,動作戲得做得漂亮,“開機之前我們進組都有做訓練,練習吊威亞和劍術。每一個劇組都有自己的武打套路和表達方式,我也在不斷學習。我平時比較喜歡健身,作為演員應該有體能儲備,更好地完成動作戲。”
張天愛表示,此前出演《我和我的父輩》中的大春子以及《和平之舟》的路陽時,更多的是懷揣着一種把家國情懷、大國精神,通過影像角色的方式傳遞給大家的使命感,而南宮這種江湖武俠人物則更像是一種自我挑戰。
鼓風機一吹感覺就來了
在2018年播出的都市愛情劇《愛情進化論》中,為人和善的鹿飛(張若昀飾)和性格強勢的艾若曼(張天愛飾)兜兜轉轉15年後,認清了彼此的感情。三年過去,在《雪中悍刀行》中,張若昀和張天愛以徐鳳年和南宮仆射的身份再相逢,也是性格互補的知己。
她倆的重頭戲是除夕守歲喝酒攀談。張天愛回憶道,當時現場氛圍感很強,兩個知己把酒言歡,透出隐隐的江湖氣,不由引人感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酒壺裡面放的都是水,喝了好多好多壺,感覺自己好像是在喝酒,那種感覺大概就是江湖。”為了完成這場戲,張天愛那天不停地跑廁所,“這是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
戲裡,南宮仆射是冷峻寡言的“高冷”俠女;戲外,張天愛營造出了反差萌的歡樂氛圍。張天愛有追《雪中悍刀行》,劇中,南宮仆射在聽潮亭讀書時,滿屏“你要考研”彈幕飄過,把她給逗樂了。她還在微博發布了南宮仆射的“學習”場景表情包,并配文“知識就是力量!多讀書,永遠不會輸”。有網友互動:“祝南宮上岸成功。”
張天愛也更新微博,延續自己的鼓風機“情結”:“去現場的第一天,我就很開心,因為看到給我準備的鼓風機——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吹過鼓風機了。”張天愛回憶,上次吹鼓風機還是拍攝《太子妃升職記》的時候,“鼓風機一開,感覺就來了,整個人瞬間變得都不一樣了”。
邊拍戲邊get新技藝
從飾演《太子妃升職記》中女兒身、男人心的張芃芃,到飾演《雪中悍刀行》中雌雄難辨的南宮仆射,張天愛解讀自己的表演的不同:“張芃芃側重于從男性外表變為女性外表的過程,要表達出盡量隐藏但又不太适應的特點;南宮仆射是情感很少外露,但有自己内心‘小九九’的人,我會通過一些微表情去豐富這個人物。比如,在聽潮亭看到徐骁打開密道的一瞬間,南宮仆射會露出偷笑表情,多了幾分可愛。”
而正在拍攝的《阿麥從軍》中的阿麥和南宮又大有不同。“南宮跟阿麥,一個是動,一個是靜,南宮呢,她就非常的專注,目标明确,定力超強,阿麥呢,每天就上蹿下跳的,特别可愛,求生欲特别強,導演說我在阿麥的片場就特别像一隻金絲猴兒,然後每天都能夠讓大家很開心,能夠跟大家打成一片,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一個人物。當然,這一切是因為阿麥和南宮她們身上各自背負的使命是不同的,所以她們的人生的計劃以及内心的情感都是不同的。”
“這幾年,我是有一點點成長了。面對角色,我考慮的方向和方法更多。我希望張天愛是可以突破自己的,不斷戰勝自己。”剛剛過去的2021年,自己收獲很多:“我從《我和我的父輩》中學會騎馬,在《和平之舟》中接觸了大量的醫學知識,拍《阿麥從軍》學了不少後唐時期的禮儀。”她期待未來能夠接觸到更多深度刻畫人性的劇本,“想在深挖角色的過程中進一步擴展表演空間”。張天愛希望自己在2022年出演更多有質感的角色和好作品,“我覺得以後無論是不是還做着演員這個行業,我都會不斷地努力,因為人生就是積極向上的,就是要向前看,要不斷的突破自己,尋找到内心最真摯的樣子,最美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