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慧天地,轉載自南太湖号(湖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聞客戶端)莫幹山大講堂,作者:倪涵。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内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2022年5月20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國關于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東道國協定和諒解備忘錄簽署暨中心成立儀式以線上方式舉行,這标志着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浙江德清。
2022年9月20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财政廳、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為加快省地理信息産業園高質量開放發展,研究制定了《關于支持省地理信息産業園高質量開放發展的實施意見》并正式向相關部門發布。該《意見》的第一部分就是關于“加快産業園國際化進程”,将地理信息産業的國際化列為“一号工程”。
地理信息,概要言之,就是以地球為基點的空間信息和時間信息的總和。通俗言之,解決時間與空間以及相關的應用問題。為此,地理信息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有專家認為人類活動的80%信息就與地理信息相關,包括政府治理、行業賦能和百姓生活。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地理信息是一切信息的基礎或底座,從而成為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和人類知識的源泉,甚至是這個時代的入口或平台。
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是聯合國的直屬機構,隸屬于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可見地理信息對于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該中心将緻力于“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知識協作”、“技術和創新”三個優先領域,充分調動聯合國各成員國利益相關方的優勢、資源和力量,進一步提升地理信息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彙集和共享相關數據信息,積極為國際社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共同應對經濟、社會、環境領域的全球性挑戰。從中國來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設立在中國,不僅是履行大國擔當,更是使命所在。而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設立在浙江,既是對浙江數字經濟勇立潮頭的肯定,也是對地理信息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認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最終落戶到浙北小城德清,不僅是因為十年前的一次邂逅,也就是2012年5月24日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杭州論壇及亞太地區地理信息常設委員會執行局會議舉行期間,當時的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浙江省政府和聯合國統計司簽署了一份“中國—聯合國地理信息國際論壇”意向協議,從而為剛剛開啟的位于德清的浙江省地理信息産業園的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經過十年的發展,浙江省地理信息産業園(即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德清在我國地理信息産業發展中也确立了應有的地位,那就是地理信息國内國外“雙循環”重要節點。
這份由浙江省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第一部分就是關于“加快産業園國際化進程”,不僅是對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到浙江德清的積極回應,更是對地理信息技術及其助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助推,也是我國地理信息“走出去”或融入國際地理信息大家庭的“集結号”。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如下四個方面:
1)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産業園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地理信息産業交流合作。對标國際先進地理信息相關企業,鼓勵産業園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測繪地理信息項目建設。
2)開展全球地理信息知識服務。發揮聯合國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産業園的引領帶動作用,指導産業園企業為全球地理信息技術援助與能力建設、技術與創新等工作提供服務。
3)開展地理信息國際合作交流。辦好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推動國際測繪組織機構、國内測繪地理信息組織機構進園開展合作交流,發布測繪地理信息前沿技術與最新成果,并落地運行。
4)開展地理信息國際教育培訓。推動國内相關高校與國際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知名院校在産業園聯合辦學,引入相關國際智庫與研究機構,開展測繪地理信息國際培訓工作。
綜合起來,這項“一号工程”可以概括為如下五點:
第一、 搭建地理信息的國際交流平台
第二、 開展地理信息的國際教育培訓
第三、 承接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業務
第四、 深化地理信息産業的國際合作
第五、 服務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的主要職能即“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知識協作”“技術和創新”
針對上述的幾方面内容,筆者試解讀之:
一、要搭建地理信息的國際交流平台,包括舉辦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會展或“走出去”舉辦區域性的國際交流活動等,首先要有一個承接的主體,要麼引入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組織,要麼在我國國家級的地理信息相關組織中設立國際化的工作委員會(如“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協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委員會”),要麼着手發起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組織(這是目前我國在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第八十一條所強調的“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和發起國際科學技術組織,增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事實上,我國的專家學者在諸多的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國際組織中擔任或曾擔任過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主席、副主席,而且往往是我國國家級的事業單位、社團組織推薦的,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國際大咖的作用應當是當務之急,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二、要開展地理信息的國際教育培訓,首先要梳理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已經開展國際教育培訓比較成功的高校和相關機構。根據“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武漢大學的遙感技術學科已連續六年總分綜合排名第一,毫無疑問具有全球的影響力,而且每年培養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完全可以樹起測繪地理信息國際教育的大旗。其他的如中科院空天院等研究院所以及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相關高校每年培養的留學生累計也不下幾百人。培訓方面更是欣欣向榮,如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等每年就舉辦不少場次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培訓,北鬥辦也不例外。又如,聯合國外空委于201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就為聯合國成員國培訓了不少遙感、地理信息、衛星定位以及空間法律和政策等領域不少的技術骨幹和官員。中國科協的“一帶一路”地理信息國際培訓中心、“一帶一路”北鬥應用國際培訓中心等更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大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新的獲取地理信息知識和中國方案的途徑。
三、要承接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業務,首先就是要通過上述的搭建地理信息的國際交流平台、開展地理信息的國際教育培訓等,從而構建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朋友圈”,再進而就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标準與規範達成共識,與此同時要深入了解各國關于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法律法規、商業環境等,才能真正地承接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業務。此外,對于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部門來說,這樣的“走出去”還是要有一定的戰略考慮,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國家隊先去拓疆辟土,還是民營企業通過國際上的合作夥伴找些“二手活”,抑或跟着已“走出去”的央企建設單位承攬一些測量活?
四、要深化地理信息産業的國際合作,首先要梳理也已開展國際合作成功的案例、成果和途徑。我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際合作的主要力量,測繪地理信息領域也不例外,包括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農業、林業、環保、交通、地災、應急、安全等等領域的結合,來自科技部等各大部委的國際合作經費應該是不少的,許多SCI論文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國際合作的成果。可以說,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國際合作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目前首先是要通過梳理、評估,讓現有的國際合作項目發揮應有的價值。然後,站在助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的新高度,通過一定的頂層設計,來深化地理信息産業的國際合作,包括國際技術轉移和國際産業園的合作。
上述工作的有序推進,對于同時或最終服務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的“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知識協作”、“技術和創新”也就是有了很好的基礎。
雖然,浙江省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省地理信息産業園高質量開放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是針對浙江省地理信息産業園即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高質量發展來說的,但是,鑒于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在浙江德清的落地,這樣的實施意見已經不僅僅是針對德清、針對浙江省了,而是針對我國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産業高質量發展。所以,這樣的“一号工程”可以說為地理信息這門技術和知識、這份職業和事業、這一産業和地位打開了一扇窗。未來已來,我們要做的隻有腳踏實地,乘勢而上,積極聚集各種國際化的資源,充分發揮國際化的潛能,主動融入地理信息國際化的進程!
初審:張豔玲複審:宋啟凡終審:金 君
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