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一個聽話的好小孩?這是很多家長最頭痛的問題。
因為培養一個好孩子,并不是百公裡短距離的訓練,而是循序漸進地訓練,讓自己的寶寶在長距離上取得成功。李玫瑾老師在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她關于孩子應該怎麼長大的一些小貼士。
李玫瑾教授表示,兒童的發育是一個又一個過程,十二歲是一個人的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十二歲之前,每個時期都需要對應得很好。這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把兒童的教育比作一次長距離的馬拉松,每個嬰兒的發育都是一個彎道。要讓寶寶順利完成比賽,關鍵在于掌握好彎道。
因此,李玫瑾老師将十二歲之前的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他認為12歲之前的成長要有三個階段:三歲之前立情、六歲之前立威、十二歲之前立價值觀,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十二歲之前有自己的人生軌迹。
家長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寶寶的發展特征和行為來判斷自己的寶寶的發展情況,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
第一個步驟:三年立情:建立一種好的親子關系。
三歲之前的兒童,都是嬰兒,他們的認知還很少,他們對外面的一切都很陌生,如果沒有一個人支持他們,他們就會失去信心。
為了讓寶寶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這個社會,家長要用陪伴與和睦的家庭來作為他們的保護傘。一個溫馨的懷抱、一次談心、一次在遊樂園裡玩耍,都能讓他感覺到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支持。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兒童會有更多的信心去探究和接觸身邊的人。
這樣一種穩固的情緒聯系,可以讓子女對自己的話更加的聽從,同時也可以将孩子的叛逆期降到最低。
第二個時期是六歲立威,讓孩子懂得界限感。
李玫瑾說,在六歲以前,不管是什麼事情,孩子都會記得很清楚。如果錯過了樹立自己權威的機會,那麼,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就會失去信任。六歲以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從家長那裡學到的知識,而現在,正是家長展現自己實力的好時機,家長要培養自己的孩子的界限感,也就是所謂的“規矩”。
界限感是什麼?能幹的事,不能幹的事。這些兒童起初對這個社會有模糊的認識,而當他們的家長沒有為他們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時,他們就會受到别人和其它事物的影響。俗話說,以身作則,一旦做了壞的表率,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機會,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朝着正确的道路前進。
而六歲以前,孩子接受了很多新的觀念,他們會将父母的話記在心裡,并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父母不用擔心自己說的會讓他無法接受,與其說是讓他明白,還不如說是在他的腦子裡埋下一顆種子,等他長大了,再把種子發芽。
第三個時期:12個歲樹立價值觀:建立孩子的價值觀。
我幹嘛要這樣做?我這樣做有什麼意義?這是孩子在六歲後,最常見的問題,也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自覺地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并使其養成良好的價值觀。
清楚地告訴你的小孩怎樣做是正确的,為什麼正确!這是家長們必須要教給他們的,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判斷自己的行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價值。這種動機來自一個人的内在,它的作用要遠遠超過任何外在的力量,家長要做的就是讓他自己去推動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力量。
說到底,做家長的就像是在種一塊地,如果想偷懶,那就隻能聽天由命。相反,家長做足了準備,那麼在教育子女方面就會變得更有優勢,培養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