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家長們一定對家園共育這四個字十分熟悉。
不管在教育網站還是育兒視頻中,都把家園共育當成對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
确實,不管是對一個家庭來說,還是對整個社會來說,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對孩子的教育更是馬虎不得。
教育孩子隻靠幼兒園遠遠不夠,和家庭教育聯手,才是最優選擇。
所以,現在的一些幼兒園老師會時不時的給孩子們留一些作業,而作業的完成需要父母的幫助。
雖然理論上來說,有家長的幫助,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更上一層樓,但既然是雙方共同教育,家校雙方産生一些分歧就不可避免了。
近幾年的幼兒園就發生了不少事情被大家調侃:
老師留的作業被家長誤會,老師說讓孩子們第二天帶一條小魚,上課觀察,而第二天就有孩子用大盆裝來一條鲫魚。
老師說讓孩子們準備一盆 多肉來學校觀察,結果第二天有個孩子拿了五斤豬肉來了學校。
老師讓孩子回家準備一隻小龍蝦,而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卻從網上下單了波士頓大龍蝦。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當時的人們都是當個笑話,看一眼就忘記了,老師和家長可曾想過其中的原因?
在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的條件下,家長和老師之間聯系方式那麼多,卻還是鬧出這種笑話,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家庭幼兒園雙方之家的溝通不足導緻的。
沒有溝通等于事倍功半
在前幾年,我的大學老師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事情:
一個幼兒園小班上有一個孩子,每天上幼兒園都會哭。
作為家長自然是心疼,于是每天都會在教室外哄孩子,直到孩子不哭才離開。
家長這種做法實際上已經影響了老師的教學了,所以老師對家長的做法不是很認同,但勸說幾次并沒有改觀,老師也就由家長去了。
但是有一天,家長在止住孩子哭鬧後,因為不放心孩子又回來了一次,果不其然,孩子又開始哭了。
要知道孩子在早晨如果特别依賴家長,家長最好不要反複出現,否則哭鬧就會更加嚴重。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終于耐不住性子了,和家長争執起來。
我的大學老師将故事講完後,問我們幾個人這個事件裡,誰是犯錯誤的一方。
我和幾個同學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故事裡的家長,明明可以讓孩子不再哭,卻非要回來讓孩子看到,這不是給老師添麻煩嗎?
可我的大學老師卻告訴我們雙方都有錯,但老師要負主責,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想辦法和家長溝通。
後來仔細想想确實如此,老師作為專業人士,懂得知識自然要比家長更多。
老師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家長更果斷的離開可以讓孩子盡快安靜下來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
但家長有心疼孩子的加成,再加上根本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自然就會犯錯誤,情有可原。
可老師就不一樣了,明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對他會更好,但老師卻選擇對家長的做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就沒有和家長溝通的想法。
說嚴重一點,這就是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除此之外,家長不願和老師溝通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實習時我曾在班上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事情發生是在冬天,因為孩子是坐自家的車來幼兒園,家長怕孩子熱隻給孩子穿了單褲。
家長以為老師會發現,所以到了幼兒園卻沒有和老師說明情況。
于是在外出升旗的時候,孩子被凍感冒了。
最後是以老師道歉才結束這個事情。
孩子小,不知道實際情況,但家長不能過于依靠老師,畢竟老師要照顧的不止一個孩子,有些疏漏實屬正常。
其實在我看來,這件事情的主因還是在家長,明明可以和老師随時溝通,卻圖省事省去了這個步驟。
由此看來,雙方溝通過程的畸形和缺失就是導緻家園共育分歧大的一大原因。
其實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的雙方目标十分一緻,那就是把孩子教育好。
但雙方所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幼兒園一方更加專業,不管是教師還是園内環境,都是靠專業知識來教育孩子的。
而家長一方雖然沒有幼兒園專業,但對孩子的教育卻是靠情感方面來進行教育。
雙方的教育方式就像兩個結合面凹凸不平的半圓,強行拼湊必然會有一部分重合,一部分空白。
而前文一直所強調的“溝通”,就是将結合面磨平的過程。
家園共育中雙方如果忽略了溝通,勢必會造成對孩子教育上的重合和缺失。
而在溝通後把雙方教育方式和看法中的不同點和分歧點磨平,才能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家園共育體系。
有些家長不贊同老師在學校的一些做法,卻不在意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加專業;
有些老師覺得家長應該在家這麼對待孩子,卻忽略了家長比自己要更了解孩子。
家長和教師要明白,互相理解是基礎,而溝通永遠是共同教育孩子的良策。
雖然雙方都有自己不懂的領域,但雙方間有效的溝通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溝通之下能更直觀的了解對方做法的原因和目的,隻有充分了解之後才能将教育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要想進行有效溝通,家長老師都要做出改變
首先對于老師來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教師是更加專業的一方,所以教師在家園共育中扮演的角色應該偏向于引導。
家長并不是老師,他們沒有專業學習過幼兒知識,所以老師的任務是告訴家長應該怎麼做。
但在溝通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意溝通的目的是有效果。
所以,教師應切忌敷衍。
現在的一些幼兒園老師以幼兒教育的一些内容專業性強為借口,欺負家長們不懂,平常不主動溝通,任由家長在家裡胡亂摸索。
确實,家園共育的确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相配合,但這種不負責任的老師為孩子留的作業更多是難為了家長,這種情況下的教育還算什麼有效家園共育?
之前曾經在網上看過老師留的這樣一個作業:讓孩子回家數一數媽媽有多少根頭發。
在我看來,留出這種作業的老師不是太傻就是在敷衍。
能當上老師智商上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那麼就是老師太不上心了!
老師張張嘴就把作業留了,但是家長就得為孩子的作業想秃頭。
這種老師不認真備課不認真上課,留作業也不走心,更别說和家長的溝通了。
敷衍不可取,主動溝通才能讓家長不抓瞎。
老師更應該主動負起作為專業人士的責任,認真為家長提供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師應拒絕命令式引導
确實,教師要體現出自身的專業性,對待一些問題的選擇上就要更加強硬。
但是這種方式在和家長的溝通上不可取。
因為和家長的溝通上,雙方首先要在同一個平面上。
但如果教師把自己放在更高的水平線,家長不免聽不進去老師說的話。
教師應主動和家長溝通。
因為在幼兒園中,對孩子愛好方面的了解更能拉進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對自己的教學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而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要比老師更加了解孩子,孩子喜歡的東西、地方,老師都是要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才能了解。
所以教師也應該适當考慮一下家長的看法,說不定會給孩子的幼兒園教育上帶來驚喜。
其次作為家長,更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悉心聽從專業人士的指導。
不少家長對待孩子老師的看法都是不信任,總覺得老師是一個陌生人,不理解孩子又能有什麼教學質量。
但家長卻完全忽視了老師的專業性。
所以作為家長,要把老師放在一個更加專業的地位上,就算平常有和老師不同的見解,也要和老師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