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養生”二字也常常挂在大家嘴邊,然而,很多人對網上的養生知識一知半解,并沒有深入了解,反而引發了更嚴重的健康危機……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常見的養生誤區吧!
1 少油少鹽≠油、鹽不進
現在三高、肥胖患者越來越多,因此少油少鹽的飲食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更有甚者烹饪選擇蒸煮,不放油鹽,實行超清淡飲食。但這種做法其實暗藏危機。
人體大腦的40%~60%是由脂肪構成的,脂肪攝入過少,大腦機能易遭到破壞,增加老年癡呆等大腦疾病的患病風險;而人的内髒也需要脂肪的支撐、保護作用。
建議:
不能為了預防甘油三酯升高,不吃油、不吃葷,要學會葷素搭配,每日油的攝入約25-30克。
鈉鹽攝入不足,會使機體細胞内外滲透壓失去平衡,促使水分進入細胞内,從而産生程度不等的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嚴重的會導緻心率加速、厭食、惡心。
建議:
鹽要吃,但每日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不超過5克。
2 粗糧雖好,并非人人适合
我們都知道,日常所吃的大米、白面等均屬精細糧食,不僅容易導緻發胖,還易升高血糖,因此粗糧開始風靡餐桌,不僅膳食纖維、維生素等含量豐富,還能控制體重、平衡體内激素。
但雜糧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像消化能力較弱、貧血、缺鈣、腎髒病人、痛風病人等特殊人群都要控制好量,甚至不适合吃。
建議:
成人每天攝入粗糧不要超過100克,并可将粗糧融入到三餐主食中,一般粗糧占到主食的1/3左右即可。
3 喝粥養胃?因人而異
粥屬于流質食物,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即可進入小腸,降低腸胃負擔,對于消化功能不好,術後、病後恢複人群,粥确實是“養胃”佳品。
但對于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人群來說,喝粥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一是因為粥屬流質易反流,二是因為粥會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刺激胃粘膜,不利于潰瘍面愈合。
另外,對于糖尿病患者,喝粥後兩小時血糖上升較快,最好少喝,或在粥中加入雜糧、雜豆等,不要煮的過爛,以減緩血糖波動。但糖尿病嚴重者,不建議喝粥,以免加重病情。
4 出汗,不代表脂肪燃燒
高溫天氣,出門随便溜一圈就汗流浃背,心中不禁暗喜——我的脂肪在燃燒,我在變瘦!
但其實,高溫酷暑下人體出汗,是為了調節體溫,汗水中絕大部分是水分,并非脂肪在燃燒。
網上流行的包裹保鮮膜減肥法,捂出汗,也并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被動出汗對減肥無益,隻有運動引起的主動出汗才能幫助身體排出廢物,促進減肥。
但這并不是說出汗越多,瘦身效果越好。人體的出汗量與個人體質、運動前的飲水量等有關,因此,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都要依自身耐受力而言,不可盲目追求出汗效果。
5 洗臉追求清爽感,易傷膚
很多人偏愛含皂基成分高、清潔力度強的的洗臉産品,覺得洗完後臉上更清爽。
但是,大量高頻使用皂基配方的清潔産品,會過多剝奪肌膚表面必要的油脂,影響肌膚對刺激的抵禦能力;
同時,皂基會破壞角質層,影響角質細胞的排列順序和密度,使肌膚紋理變得雜亂,影響肌膚的觸感和外觀。
建議:
可以選擇相對比較溫和的産品,比如添加了氨基酸系表活、雙屬性表活等活性物質,降低皂基刺激性的産品;
控制使用頻率。對于油性皮膚,一天可以使用兩次洗臉産品;中幹性肌膚,每日一次即可,敏感性肌膚人群一周用2-3次即可。
6 自制面膜,雖無添加但易緻過敏
很多人喜歡自制面膜,覺得天然、無化學添加成分,對皮膚的刺激小,因此常看到有人拿酸奶加面粉,蜂蜜加黃瓜等敷臉,這樣真的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嗎?
天然材料因沒有經過任何提取加工,皮膚很難吸收,很難起到所謂的美白、祛痘功效,甚至還不如直接吃;
另外,在制作的過程中,操作不當,也很容易生生細菌,細菌被帶到臉上,刺激皮膚,易導緻過敏。
建議:
對于肌膚敏感人群而言,自制面膜還是少用,而購買的面膜也不要天天敷,每周2-3次即可。
7 魚刺卡喉嚨:喝醋沒用,咽飯危險
魚是中式餐桌的常客,不小心被魚刺卡住喉嚨的情況也很常見,而遇此情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吞米飯、喝醋,殊不知這兩種方式都易造成嚴重後果!
傳聞醋與鈣會發生反應,因此會起到軟化魚刺的效果,若真如此,那為什麼西湖醋魚的魚骨是硬的?
其實,醋不但不會起軟化作用,喝多了反而會灼傷食管、胃粘膜;而吞飯則可能把魚刺越帶越深,刺破食管或血管。
正确做法
借助鏡子或在他人的幫助下,用手電筒照着口腔,尋找魚刺位置,若紮的淺,可用小鑷子夾出,若位置較深,建議立即去醫院。
8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更不是萬能藥
很多人不管是頭痛腦熱,還是咽痛流涕,隻要身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就用抗生素來消炎治病。
殊不知抗生素隻對細菌引發的炎症有效,而對于病毒、真菌、外傷等引起的炎症幾乎沒有作用。
把抗生素當萬能藥的做法不僅可能贻誤病情,還容易損害腸道,降低人體免疫,甚至培養出“超級細菌”。
含“西林、黴素、頭孢、磺胺、環素、沙星”等字樣的都屬于抗生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區分,并且使用前最好詢問醫生,切勿自行用藥。
以上這些誤區你都記住了嗎?
有養生意識是好事,
但方法也要正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