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
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
更新时间:2025-01-10 18:11:26

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減肥一事應該是困擾了許多人,很久的過去還真是沒有這麼多的胖子,那個時候能求溫飽已是件幸事,還想能吃胖的機會沒有最新的研究說,胖部分是由基因決定,其實不盡然,胖肯定是與吃的事情分不開的,喝西北風飲涼水都會胖的,得是扯談,不信天天如此來試試看,瞧瞧能瘦成啥樣來,胖一定是飲食過度無疑,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如何正确和有效的減肥)1

如何正确快速的減肥

減肥一事應該是困擾了許多人,很久的過去還真是沒有這麼多的胖子,那個時候能求溫飽已是件幸事,還想能吃胖的機會沒有。最新的研究說,胖部分是由基因決定,其實不盡然,胖肯定是與吃的事情分不開的,喝西北風飲涼水都會胖的,得是扯談,不信天天如此來試試看,瞧瞧能瘦成啥樣來,胖一定是飲食過度無疑。

有文章介紹說日本人為何能長壽,關鍵是一個字“瘦”。雖說長壽的原因還有很多,不過胖是許多慢性生活習慣病的源頭,已是達成共識。生活中瘦得想胖的人也有,那都是些不懂胖人想瘦的苦的,想胖也許是有點難,但想減肥的可能會是更不容易。男性不介意自己胖的人有不少,可女性估計絕大多數還是會在意自己的體重。

對大多數人而言減肥不是一個很容易達到的目的,是件決心比行動更大的事情。因此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亂七八糟的減肥藥物和減肥食品等,十八般武藝的忽悠,其實,減肥無捷徑,一切都還得靠自己才是。這個市場太亂也太污濁,瞄準的是錢袋子,減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許多方法即使是瘦得了一時也是瘦不了一世。

号稱有一周之内,就能瘦下來的快速減肥法,這會有很大的誤區,即使能在短時間内瘦下來,也很難維持,或者是隻追求瘦而導緻了營養失調。營養失衡的話,會引起反彈和身體不适,所以在減肥期間注意飲食很重要。快速減肥多是陷阱,幾天的快速減肥幾乎不可能減掉多餘的脂肪。并非是說各種減肥方法,都完全沒有好處,其中多數是采取過度的方式而為,這些減肥方法中涉及改善和維持生活習慣的也隻是少數。

基礎代謝提高可以燃燒脂肪,但遺憾的是,基礎代謝在十幾歲時就達到了頂峰,之後隻會逐漸下降。所以你覺得過了30歲就很難瘦下來了,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攝取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平衡被打亂,持續攝取超過了所消耗的,脂肪就會不斷的累積。這是人類從無法保障攝入足夠的食物時代,就開始具備的身體機能,為抵禦饑餓在身體中儲存能量。但是,現代人通過飲食攝取了足夠的能量,利用各種交通工具減少了走路的機會,電腦等通信工具發達後,各類活動也減少。因此,攝入的能量很容易超過消耗的能量,這是現代人肥胖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減掉1公斤脂肪,所需要消耗7200卡路裡的能量。雖然每個人的體重和體型各有差異,但快速行走30分鐘,一般可消耗掉150卡路裡的能量。也就是說,為了減掉1公斤,必須步行24小時才可,如此一想,感覺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如果要減少脂肪,80%是來自于對飲食的控制,隻有20%是依靠運動來減少脂肪的。因此,如何合理的飲食則是非常重要。

肥胖是因脂肪的增加。運動員當中有人的體脂率可以是一位數,一般男性标準的範圍是在10~19%,女性稍微高點以20~29%為标準。與男性相比,女性體内的脂肪較多,脂肪對雌性激素的分泌也是不可缺少的,除了塑造女性的體形外,還有助于備孕、生産,保護内髒器官。因此,如果體脂率過低,可能會出現經期紊亂、将來會有骨質疏松等不良的影響。女性體脂率在20%以下,可能會對健康有害,所以即使想保持苗條,也不能過度減肥。

減少體内脂肪的方法是什麼,為了減少增加的脂肪,必須重新調整生活習慣。脂肪并不是幾天不吃飯就能減少的,相反,如果不進食,身體就會誤認為是饑餓狀态,反而會增加囤積脂肪。脂肪是因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養成的,減少脂肪是沒有捷徑可言,踏踏實實地改善生活習慣才是健康的減肥方法,一旦放松了管理就會複原。

保持健康的生活應該是,早餐以蛋白質、水果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為主、午餐适度增加些碳水化合物,晚餐應适當減少,飲食要清淡。不吃早餐,前一天的晚餐到翌日午餐之間的間隔時間變長,之後有進食的話,身體就會儲存脂肪。還有進餐時應專心緻志,研究結果表明,那些邊吃飯邊做其它各種事情的人,比如玩手機和看電視等,比專心進餐的人不易獲得食物滿足感,容易造成進食過多。

飲食應求八分飽,進餐時要細嚼慢咽。飽腹感是由腦内的飽腹中樞控制,飽腹中樞通過向大腦輸送糖分來控制食欲,此飽腹中樞在進餐20~30分鐘後,開始啟動發揮作用。如果緩慢進食的話,在胃被填滿之前,血糖就會升高并輸送到大腦,則産生飽腹感而抑制了食入量。倘若不仔細咀嚼就快速進餐的話,因是在飽腹中樞起作用之前進食,會導緻過量的飲食。

比起食物的數量,更重要的是食品的種類,為了健康食物應均衡營養攝入。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任何一種不足,都對身體的健康會有影響。如果隻食蔬菜、水果等極端偏向的食品,可能會導緻身體不适,甚至會引發疾病。滿足了均衡的營養,身體自然不會再需求過多的食品,也能抑制食欲。此外,平衡營養還能使新陳代謝變得活躍,形成不易堆積脂肪的體内環境。

另外,現代社會幾乎沒有完全無壓力的人,較好地控制精神壓力很重要。焦慮的時候想吃甜食也和壓力有關,腦内荷爾蒙中有一種叫血清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有鎮靜讓人平靜下來的作用。血清素的濃度會随着攝取糖分而上升。因此,感到壓力的時候,想吃甜食,可以認為是為了提高血清素的濃度,使心情平穩下來,壓力緩解。有趣的是女性腦内血清素的合成速度隻是男性的50%,也難怪女性是會更愛甜點。

還有睡眠不足和體重增加有密切的相關性。在《内科學年報》上刊登的一項科學研究中,與每天睡8.5小時的人相比,隻睡5.5小時的人所減掉的體重不是脂肪,是除脂體重。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睡眠時間被限制了的話,饑餓激素的産生會增加,容易引起過量進食,因此建議每晚需保證7~9個小時的睡眠。

不僅僅是睡眠的時間,日常每天有規律的作息節律也很重要。何時睡眠也是會影響到體重,所以隻睡足了時間是不夠的,日夜颠倒的模式能使調節體重的大腦通道發生混亂,導緻體重增加。有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突然改變睡眠規律,能量的消耗會降低12~16%,所以保持就寝和起床時間的一貫性是十分重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做流行的減肥,在短時間内快速減肥的方法數不勝數,其中有的安全性不被認可,有可能危害到健康,減肥結果也是很難長期保持。自然減重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即使減肥成功後也能繼續維持。寄希望于把體重像變魔術一樣的降低,還能一直維持着這個結果的減肥是不存在的。真正健康與有效的減肥方法,一定是伴随着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和努力的堅持。

快速減肥非常容易反彈,事實上,減肥的人群當中90%有過快速反彈的經曆,不去追求過度快速的降低體重,是防止反彈的基本。為了達到自己希望的體重,可将減肥期間分作為3到4次實行,在稍有成效後的階段,應該設定一個保持體重的期間,這是防止反彈的較有效的方法。即使是在很短的時間内,也要像階梯一樣的分成幾個階段來減肥。減肥絕對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是需要毅力與時間去努力的。與其說是為了美而為,但實際上更多的應該是為了健康。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怎麼樣喝咖啡有助于減肥
怎麼樣喝咖啡有助于減肥
很多減肥的秘訣其中之一就是,喝咖啡有助于減肥?是真的嗎?咖啡能減脂咖啡因為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綠原酸和咖啡因,前者能抑制葡萄糖進入血液,幫助減緩碳水的吸收,後者可以使血液裡的遊離脂肪濃度上升,還可以将遊離脂肪酸變成容易供給能量的形态,可以更快減...
2025-01-10
頭皮毛囊炎怎麼治療最好
頭皮毛囊炎怎麼治療最好
頭皮毛囊炎一定要開始口服藥治療,因為為什麼呢?我們的臉上長毛囊炎可以抹抗生素,頭皮裡面不好抹,抹了以後就和泥了,這是第一。第二呢,如果你長了毛囊炎,很容易毛囊炎好那個地方脫發。因為我們有很好的治療毛囊炎的藥,口服藥。而且大家在吃藥的過程當中...
2025-01-10
山藥紅豆糕的做法家庭做法和配方
山藥紅豆糕的做法家庭做法和配方
山藥紅豆糕的做法家庭做法和配方?材料:山藥适量、白糖适量、紅豆泥适量、椰蓉适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山藥紅豆糕的做法家庭做法和配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山藥紅豆糕的做法家庭做法和配方材料:山藥适量、白糖适量、紅豆泥适量、椰蓉适量...
2025-01-10
減肥最有效的方法一周減十斤
減肥最有效的方法一周減十斤
去健身房鍛煉的人大部分還是為了減肥,那麼在健身房怎麼減肥,要做什麼運動,要多久才能有效果呢?減肥,要做什麼運動?要多久才能有效果?首先解答關于在健身房怎麼減肥,要做什麼運動?這裡提供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力量練習有氧運動)減肥具體的運動方...
2025-01-10
痛風怎麼治緩解痛風疼痛的小妙招
痛風怎麼治緩解痛風疼痛的小妙招
【文章出自于:醫獅會公衆号,聯系客服領免費降酸茶一盒】痛風是一種常見病,痛風發作時會讓人疼痛難忍,十分的難受。痛風高發于半夜,患者往往會在夜間因為身體的一些關節部位出現紅腫脹痛症狀而被痛醒。并且痛風患者會發現,發作關節部位的正常功能有了明顯...
2025-01-1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