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9時許,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一名地質學教師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牛東生産作業區開展野外科考時失聯,該地區為雅丹地貌無人區。
25日6時58分,這名教師成功獲救,并由直升機送往格爾木醫院檢查,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失聯地點平均海拔3000米
晝夜溫差大,基本沒有人煙
7月24日8點20分,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派出所接到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報警,稱其在海西州冷湖鎮牛東生産作業區開展野外工作時,1人失聯,此時距離人員失聯已經過去了将近11個小時。
失聯地區冷湖鎮位于茫崖市西北部,地處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遍布雅丹地貌,猶如火星表面,坑窪不平,晝夜溫差可達50℃以上,夜間容易讓人出現失溫現象。格爾木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科副科長阚聞介紹,“那個地方平均海拔3000米,長時間受風沙侵蝕,地形多變,有溝壑、山崖,還有一望無際的戈壁,基本上沒有人煙。”
△ 失聯地區衛星影像遙感圖
海西州、格爾木市、大柴旦行委消防救援力量先後趕到現場。輕型衛星便攜站,衛星電話等380件(套)裝備器材前往增援。7月24日18時24分,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到達集結點,因車輛無法進入,救援人員徒步進入無人區開展搜尋。
阚聞表示,“最大的難度是定位被困人員最後失聯的地點,GPS定位經緯度其實不是很準确的,經緯度差一點的話,在實際救援中可能差幾公裡,搜救範圍就無限擴大。”
出動無人機、直升機 人員徒步搜索
教師失聯36小時後終被找到
7月25日淩晨起,各增援力量陸續到場,同時利用6架消防紅外雙光無人機開展空中搜索,待天亮後利用直升機進行搜救。阚聞說,紅外雙光無人機讓深夜的救援,也可以通過熱成像找到目标。
△救援車隊
7月25日06時58分,海西州消防救援支隊第二搜救小組在距離集結點約7公裡處一山頂上發現失聯人員。“當時天已經亮了,我們發現被困人員在對面山頭,無人機飛到他跟前,查看生命體征。确定人員生命體征完好,我們就徒步走到他的跟前實施解救。”
△成功找到失聯人員
随即消防救援人員為失聯人員進行了簡單的身體檢查,補充糖分、水分,并安排他搭乘直升機向格爾木市轉運,接受進一步身體健康狀況檢查。
野外科考是該學科所需
有媒體報道,據一同帶隊的吳老師介紹,當時失聯老師在結束科考後趕往約定地點集合時,途中手機沒電關機,在集合處由于沒有遇到同隊的其他4名師生,便在周邊尋找,結果偏離方向越走越遠。
事後失聯老師說,走散時,他背包裡僅有一瓶水,沒有帶食物,幸虧身穿戶外沖鋒衣,抵擋過了一天兩夜的寒冷。
阚聞介紹,作為專業的地質科研工作者,這名老師的野外科考經驗幫助他在遇到危機之後做出了正确選擇。“他走的是一些能确保自身安全的道路,沒有去山崖這種地方,給救援減輕了一定的負擔。”
△救援人員護送這名老師下山
吳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每年夏天,其所在的地質學系都會組織學生進行野外科考作業。本科生一二年級學生主要進行基礎學習,掌握野外勘探技能;三年級開始通過野外科考的發現來解決問題;碩士生則是與導師一起完成一些專項課題研究。
今年6月底學期結束後,老師們再次帶隊奔赴全國各地。兩名帶隊老師結束甘肅祁連山本科生科考任務後,又帶碩士生趕往青海海西州。某高校地質學專家表示,與徒步達人橫穿無人區的探險不同,地質學團隊深入無人區主要以科研為目的,“地質學如果不來野外就搜集不到素材,沒有研究素材就不可能開展工作,所以必須要野外工作,這是這一學科的要求。”
消防提醒:要做好保護措施
盡量不要獨自前往無人區
據了解,失聯教師主要從事構造地質學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青藏高原擡升與沉積、古地理、變形、氣候響應以及含油氣盆地構造與沉積分析。某高校地質學專家表示,失聯地區正是研究雅丹地貌的重要地區。
格爾木市消防救援支隊阚聞表示,每年在可可西裡無人區都會發生多起失聯事件,他提醒徒步的驢友,在進入無人區時一定要帶好通信設備并做好充足的防寒保暖措施,“要做足功課,了解當地的地形,包括水源、風向、季節性氣候的特點。”
另外,他建議不要獨自一人前往無人區,盡量以團隊的形式,如不慎迷失方向失聯,應盡快選擇視野開闊地或山頂,保存體能,等待救援。
總台央廣記者/李行健葛修遠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