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礎,同樣也與疾病存在着潛在的關聯。
患病期間,人更需要加強營養,但很多患者,尤其#手術#後聽得最多的忠告可能就是“不能吃發物”,原因是“發物會導緻傷口不易愈合,病情加重,甚至會連累病都治不好”。
“忌發物”作為患病期間的一條飲食禁忌,在我國一輩傳一輩。
那“發物”究竟指的是什麼?疾病的發作、發展真的與它有關嗎?
什麼是“發物”?
在現代營養學中,找不到與“發物”相對應的概念。即便在中醫學的專業著作中,也未見有醫家、學者對其做出專門的注釋,或以詞條的形式收錄于中醫學類的工具書中。其他書籍文獻倒是對“發物”做過解釋,不過互有出入。
例如,《現代漢語詞典》中,“發物”指富于營養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瘡疖或某些病狀發生變化的食物,如羊肉、魚蝦等。
《中醫飲食營養學》中的“發物”是指能引起舊疾複發,新病增重的食物,包括腥膻、辛辣食物和一些特殊的食物。其中,腥膻食物有平魚、帶魚、比目魚等海魚,泥鳅、黃鳝等無鱗魚,蝦、蟹、幹貝、淡菜、鮑魚幹等海産品,以及羊肉、狗肉等;辛辣食物有蔥、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煙、酒等;特殊食物有荞麥、豆芽、苜蓿、鵝肉、雞頭、鴨頭、豬頭、驢頭肉等。
而《中醫對于病員的膳食問題》中對“發物”的解釋是,凡能引起口幹、目赤、牙龈腫脹、便秘等症狀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是“發物”。
可以看出,“發物”究竟能加重何種疾病,其作用的機理是什麼,以及所指代的食物種類,其實并沒有統一的看法。
吃“發物”會有什麼影響嗎?至于“發物”的可怕,最有名的當屬“明太祖朱元璋用肥鵝肉害死開國功臣徐達”的曆史故事。
相傳朱元璋為了謀害手下大将徐達,趁他患上“發背”之時,命太監送去一隻老肥鵝,徐達吃下肥鵝肉不久就病情惡化身亡了。“發背”指發于背脊部的一種疔瘡,相當于現代西醫中的急性蜂窩組織炎。在現代外科學的各種教材中,并沒有發現此病須禁食鵝肉的研究。由于古代人對疾病的認識有限,把徐達的死因歸結于“發物”以警示後人,真是讓無辜的鵝肉背了黑鍋。
而從現代大家公認的“發物”來看,幾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材,包括禽肉、畜肉、魚蝦蟹貝、蔬菜和谷類,以及含酒精的飲料等。
其實,這些食物隻要不是腐敗變質的,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薦量來食用,對人體都是無害的。
如果因為恐懼“發物”而禁食這些食物,那恐怕我們的食譜就隻剩下蘿蔔、白菜、米飯和白開水了。長此以往,營養攝入不均衡引起的營養不良,還會帶來各種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
因此,長期不吃“發物”可能比吃“發物”更危害健康。況且,迄今為止,尚無國内外醫學期刊刊載權威研究,證明某種“發物”與疾病發病或加重有必然聯系。我們沒必要談“發物”色變。
為何屢上醫生的“黑名單”?說到這裡可能會招來不解,既然“發物”沒那麼恐怖,那為什麼有時醫生還會建議患者不吃或少吃牛奶、蛋類、魚類、甲殼類、堅果、花生、小麥和黃豆等食物呢?這純屬一種理解上的巧合。因為這些食物不但是民間認為的“發物”,更是現代醫學中容易導緻過敏的食物。上述這8 類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一種可使人體産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幾乎90%的食物過敏都是由此引起的。
許多食物過敏尚無特效療法,惟一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查明患者因何過敏,然後嚴格避免攝入該食物。
另外,魚、蝦、蟹等食物中含有組胺,組胺可使毛細血管膨脹、充血、血漿排洩、水腫、腺體分泌亢進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故食用後可導緻有些患者皮膚呈現紅斑、丘疹、水疱。對患有過敏性紫癜及特發性血小闆紫癜等皮下出血的人,應忌食酒、蔥、蒜等食物,因為酒精或揮發性物質的刺激性可直接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膚病症狀加重或遷延。
不過,這些食物“後遺症”隻針對少數病人,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适量食用它們是安全的。僅僅用“發物”的理論,來解釋這些食物導緻的病症并不科學。
那“發物”會不會影響傷口愈合呢?現代醫學認為,傷口的愈合一般大緻分為滲出、纖維組織形成、瘢痕收縮三個階段。傷口能否順利愈合,跟人體内負責執行修複功能的成纖維細胞能否正常工作直接相關,還受到年齡因素、血糖水平、機體免疫力、有無感染和營養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營養狀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營養不良會延緩傷口愈合已成為醫學界的共識。
坊間流傳的諸多“發物”,包括牛羊肉、魚蝦、蟹貝類在内,大多是一些優質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恰恰是傷口愈合所需的關鍵營養物質,盲目忌口反倒不可取。另外,傷口愈合好壞還取決于傷口有無感染,感染則與是否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相關聯。目前仍然沒有臨床研究證據顯示,食用“發物”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率。
不僅如此,在遭遇重大外傷或大手術後的患者,傷口愈合更需要補充足夠營養,特别是骨科手術後,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發物”反倒是患者應重點攝人的對象,“發物”清單上的牛羊肉等反而是所需。因此吃“發物”會影響傷口愈合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總之:
- 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傳說中的“發物”沒有必然聯系,大家不要對“發物”莫名恐懼。
- 仍需強調的是,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胡亂進補、盲目忌口才是導緻疾病發生、促進病程惡化的罪魁禍首。
- 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患病人群,都可接受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核心營養建議,如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适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等,平衡合理地安排日常飲食,這才是科學的保健之道。
- 當然,“發物清單”中辣椒等辛辣食物倒是需要警惕,因為辛辣食物易導緻血管擴張,使正在愈合的傷口中的細胞、纖維增生異常,甚至可能會引起疤痕增生。因此,盡管“發物”在醫學上并不成立,但“忌食辛辣”還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