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散裝江蘇”名聲在外,其實,安徽比江蘇更加“散裝”,文化的南北差異性更大,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方言的不同。從北到南,大緻可以分為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吳語、徽語共五大類。下面小編來詳細介紹一下。
1、中原官話。突出代表就是阜陽話,淮河以北說的全部都是中原官話,淮河以南的蚌埠、淮南、六安北部、滁州北部等也說,可以簡單理解為皖北區域都說中原官話。雖然有人覺得發音比較“侉”,但是好在能聽懂。
官話,是古代對漢語官方标準語的稱呼,表示其使用人口衆多、分布範圍廣泛。中原官話是中國八個官話方言之一,以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為中心,畫一個差不多200公裡的圈,說的基本都是中原官話,使用總人口約1.8億。
簡單說幾句阜陽話:白徐叼(别啰嗦)、半拉橛子(小男孩)、kǎo了/毀了(壞了)、也熊了/貓逼了(完蛋了)。
2、江淮官話。顧名思義,就是江淮之間的方言,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滁州、六安等地方。一般稱為安徽中部地區,說話雖然不像中原官話那麼容易聽懂,但還是能聽懂的。
作為南方與北方的過渡地段,江淮的氣候物産、語言風土等都居南北之中,可以說過了江淮再往南,說的方言外地人就聽不懂了。江蘇蘇中(南京、揚州、淮安等地)、湖北東部(鄂州、孝感、黃岡等)也都說江淮官話,使用總人口約為7000萬。其中南京話、揚州話可以算作是江淮官話的代表。
簡單說幾句合肥話:得味(有意思)、化的了(很厲害)、弄你三(口頭語)、俠們/牙來(小孩)。
3、贛語。主要分布在安徽西南、跟江西接壤的那一片。包括嶽西、潛山、太湖、宿松、望江、懷甯、東至、貴池等共8個縣區,以懷甯話為代表。相傳是在明初時期,由江西遷徙而來的。本來贛語就比較難懂,又地處大别山餘脈,地理的阻隔讓他們内部之間都聽不太懂,外人就更聽不懂了。
贛語的特征就是語速很快,并且呢語音語調變得也比較多,一般人外地人基本隻能聽懂個别的詞語。主要分布于江西大部分地區,以及與江西周邊的兩湖、安徽、福建、浙江等與之接壤的縣市,甚至相隔很遠的陝西也有分布,這主要與明清時期的大規模北上移民有關。使用人口約5500萬。
簡單分享幾句懷甯話:恩等哈紮(你等一下)、汗死掉人地(鹹死人了)、恩把老子黑絲照(你吓死我了)、起麼個渣(吃什麼)。
4、吳語。安徽省的吳語主要分布在黃山東北部的14個縣市範圍内。其中太平、泾縣、石台、銅陵、繁昌、南陵、蕪湖縣等地吳語的通用面較廣。
吳語作為吳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載體,主要分布于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吳語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用語,其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别大,使用人口約9000萬。
簡單分享幾句皖南吳語:跟朝(今天)、喝吊cei(瞎扯)、神智無知(神志不清)、不範桌滴(不可能)
5、徽語。皖南徽語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府及部分毗鄰地區,包括歙縣、績溪、旌德、屯溪、休甯、黟縣、祁門、甯國、東至、石台等地。
徽語又稱吳語徽嚴片,徽語的詞彙和吳語有很大的共性,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内被認為是吳語方言的一種,其歸屬目前仍有争議。徽語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使用人口400多萬。
簡單分享幾句徽語:啊活西麼嘎(我喜歡那個)、嘎嘎西鳥馬(這個怎麼賣)、勒嘎西鳥克(老街怎麼去)、好索樣将和(真好)
方言是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安徽各地方言差異之大,直觀反映了安徽各地文化的巨大差異。放眼整個中國,恐怕都找不出第二個差異如此之大的省份。當然,随着普通話的普及,方言作為各地人們情感認同的精神紐帶,恐怕也會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逐漸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