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出土的恐龍化石可以看出,如果從“個頭”大小來為恐龍分類,會發現恐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偏偏處于中等個頭的恐龍都不見蹤影,這似乎是恐龍演化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那麼,中等個頭的恐龍都去哪了呢?
地球上不存在中等個頭的恐龍嗎?
在《科學》雜志上,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古生學家們,前段時間對于這個問題,終于給出了一個合理的猜想:地球上并不是不存在中等個頭的恐龍,而是因為它們并不具備競争力,導緻它們在演化的過程中,普遍都被巨型恐龍給淘汰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即使是巨型恐龍的幼崽,它們的個頭也要和中等個頭的恐龍差不多,甚至是更大,而在自然界中,這些巨型恐龍的幼崽,和相對年輕的巨型恐龍,也一直都是食物鍊中最頂端的存在,特别是肉食性恐龍,就更是如此了,自然,在相同的環境中,中等個頭的恐龍也就不占據任何的優勢,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除了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們也曾經對于這個問題,進行過系統的調查和研究,結果發現在恐龍演化的1.36億年時間裡,體重在200斤到2000斤的中等個頭食肉恐龍是極為罕見的,這是什麼概念呢?就好像是在海洋中,除了體型碩大的鲸魚和小型魚類之外,再也看不到其它個頭的海洋生物。
顯然,這并不符合恐龍演化的相關規律,最終,通過建模分析和化石對比,研究者确認,中等個頭的成年恐龍,普遍都被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巨型恐龍而排擠了。那麼,為何小型肉食性恐龍沒有收到排擠和滅絕呢?
為何小型肉食性恐龍數量一直可觀?
通過化石研究發現,即使是在巨型肉食性恐龍遍地的時代裡,小型肉食性恐龍的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一直到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前,它們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受到排擠和即将滅絕的迹象。
那麼,為何中等個頭的恐龍卻受到了排擠?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小型肉食性恐龍它們更加靈活、更為聰明導緻的。通過研究,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最聰明的恐龍,都是小型的肉食性恐龍,比方說迅猛龍和傷齒龍。
特别是白垩紀出現的傷齒龍,更是被認為已經具備了社群領導能力。同時,這些小型肉食性恐龍的食物來源,也和巨型恐龍不同,說白了就是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區域中,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自然 也就沒有什麼滅絕的風險了。
同時,根據現有的化石分析來看,原始鳥類的祖先可能就是某種小型的肉食性恐龍,比方說曾經在我國遼西發現的,距今大約1.4億年曆史的中華龍鳥,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最早的原始鳥類之一,但是後來也被重新證實為是一種小型的肉食性恐龍。
鳥類真的起源于小型恐龍嗎?
讓我們繼續看一看中華龍鳥有哪些特别之處。從出土的化石來看,中華龍鳥的骨架大小僅為1米左右,同時,它們全身披着一層絨毛,研究認為,這層絨毛就是羽毛的前身,可以起到保護皮膚和保持體溫的作用。
一開始,研究者認為中華龍鳥就是原始鳥類,甚至認為它可能會進行短距離的滑翔,不過後來伴随着越來越多的化石出土,最終,中華龍鳥也被确認是一種小型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當然,對于它的研究也堅定了科學家們的猜想——鳥類起源于某種小型肉食性恐龍。
那麼,這種恐龍到底是哪一種呢?目前,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小盜龍”或許是鳥類的祖先之一。這是一種來自于白垩紀早期的小型恐龍,更為重要的是:和中華龍鳥身披一層絨毛不同,小盜龍的身上竟然存在着羽毛。
所以,研究認為,這種四肢都具有羽毛的小盜龍,可能是一種會飛的恐龍,它極有可能是小型恐龍向着鳥類演化的過渡環節,同時,也有研究者猜測:小盜龍可能是一種樹栖恐龍,不僅可以飛翔,而且主要食物可能是各種魚類。
不過,因為地球上第一種會飛的動物——翼龍,它們是由陸生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所以,也有研究者認為,或許鳥類的起源也是某種陸生恐龍,而不是小盜龍這種可能生活在樹上的恐龍,這裡也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對此,你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