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嵌玉鑲琉璃銀帶鈎 魏
帶鈎是古人系腰帶的挂鈎,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金、銀、玉等制成。這件帶鈎是魏國王室用品,銀質鎏金,鈎兩端鑄成浮雕式的獸首,鈎兩側為長尾鳥。鈎身正面嵌飾三塊白玉玦,玉玦中心各嵌一粒半球形蜻蜓眼琉璃珠,鈎頭為白玉琢成的雁首形狀,整個帶鈎把金屬鑄造工藝和琢玉工藝結合起來,十分精湛,堪稱中國古代最華美的帶鈎。
雲獸紋青玉璜 魏
玉璜是一種佩玉。戰國時期由于社會的變革、生産力的發展以及儒家賦予玉的種種道德文化内涵,使得王公貴族皆以佩玉為時尚。這件玉璜由七塊和田青白玉和兩個鎏金銅獸首街接而成,中間五塊玉内心鑽孔以銅片穿連,銅片從五塊玉中穿出後,左右兩端各裝飾鎏金銅獸首,兩隻獸首分别街着透雕的橢圓形玉,銅片與玉銜接吻合嚴密,至今毫無松動。這件玉璜集陰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等多種工藝于一身,尤其用若千節玉片配合金屬街接制作難度極大,代表了當時玉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鎏金銀盤 秦
此器雖然出土于西漢齊王墓的陪葬墓,但從造型、紋飾上都有戰國時代特點。銀盤上有三種銘文,其字體分别屬于戰國周人系統、秦人系統和西漢初年樣式。有學者分析,秦式文字中有“左工”、“卅三年”等字樣,應是三類銘文中最早的銘刻,為秦昭襄王三十三年由秦國工官“左工”制造。後來周人得到此盤,并将其價格刻于盤上,藏于“中府”,最後輾轉進入西漢齊王府中。
“甘斿”銀匜 周
這件匜是錘揲技術打制而成的純銀器皿,底部刻有“甘斿”二字,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銀制器皿。這件銀器可能出自被盜掘的洛陽金村古墓葬,這座古墓大部分出土文物被販至國外,所出器物精美絕倫,學者推測此墓是戰國時期東周王室的墓葬。
盧金 楚
青玉龍形飾 楚
玉環、玉璧 曾
狼噬牛紋金牌飾
這件牌飾用黃金制成,牌面上壓制出四狼噬牛的紋樣。畫面整個場景充滿了緊張、野性的氛圍,而對稱布局的畫面則又帶有中原藝術風格。這件器物從制作工藝到紋飾風格,集中體現了中原與草原少數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彙與創新。
立虎形金飾牌
帶飾,模鑄。整體造型是一隻浮雕的伫立猛虎。昂頭、弓背、垂尾,采用局部镂空的手法表現虎的面部、爪部等細部特征。在虎的頭部與前肢之間還連接一個表現手法相同的小動物。
虎豕咬鬥紋金帶飾
本為1套2件,這是其中1件。兩塊牌飾分别固定在腰帶的兩端,調整好長度後再進行系結。牌飾正面周邊錾刻繩索紋框,框内為凸起的猛虎與野豬争鬥撕咬圖案。背面有半圓形鈕兩個,上有粗麻布印痕。兩件牌飾圖案相同,背面邊緣處均有刻劃文字。牌飾上的衡制單位和刻字作風皆受秦國的影響,無疑與秦有密切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