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僞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卷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産生的呢?
流言: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
資料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付雲鵬/攝
真相卻是,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于每一個味蕾内,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内都有分布,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靈敏的分辨,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并不存在。這條教科書級的流言其實來自學者對文章的謬譯。
1901 年,德國人海尼(D.P. Hanig )在論文裡提出了人類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味覺會更加靈敏。但那時候,味覺科學才剛剛起步,這并非是一個明确的科學結論。直到 40 多年以後,哈佛的心理學家埃德溫·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将其翻譯為英文,并重新繪制了圖表。但他在解讀原文數據時,把圖标的相對敏感度,當成了絕對敏感度。于是,便有這麼一張“味覺地圖”。舌頭各個部位對應的各種味覺的靈敏度,不知被誇大了多少倍。
波林繪制的地圖總共包括四個區間:甜,位于舌尖;鹹,位于舌中;苦,位于舌根;酸,位于舌後兩側,以及還有不知道位于什麼部位的"腥"。
現在我們明白了舌頭的不同區域都可以感知甜酸苦鹹。在舌頭以外的地方也存在味蕾,包括上颚甚至是咽喉部都有味蕾。除了感受這四種主要的味道以外,每個味蕾還能感受到一種最近發現的味道——鮮味(umami)——這種味道使得一些類似帕爾馬幹酪(parmesan,一種用脫脂乳制成的堅硬的意大利幹酪,譯者注)的鮮美食物更加可口。
這些味道被察覺的方式并不盡相同。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都假設認為我們味蕾裡的受體細胞可以感受任何味道,但這種想法被在聖地亞哥加利福利亞大學查爾斯 · 祖克爾(Charles Zuker)推翻。多年來,他和他的團隊辨别出了感受甜、酸、苦、鮮的不同受體細胞,而對感受鹹味的受體細胞的辨别并不那麼順利,阻礙了整個實驗項目的完成。但在 2010 年他們最終也成功辨别出感受鹹味的受體細胞。
我們擁有将近 8000 個味蕾,每一個味蕾都包含多種不同的受體細胞,從而使得我們的味蕾可以能夠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中的任何一種。
味覺信息是由兩根腦神經傳輸到大腦的,一條腦神經位于舌的後側,另一條位于舌的前部。即使位于前部的神經鼓索(chorda tympani)被麻醉後人們依舊可以嘗到甜味,而在傳統的味覺區域圖中表示的是隻有舌的前部才能感受甜味,這也進一步反駁了傳統的不同味覺對應不同區域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