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約60餘種。例如:東亞飛蝗、稻蝗、蔗蝗、尖翅蝗等。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通常,這些蚱蜢是無害的,它們的數量很少,并且不會對農業構成重大經濟威脅。然而,在幹旱和植被快速生長的适當條件下,它們大腦中的血清素會引發巨大的變化:它們開始大量繁殖,當它們的種群變得足夠密集時,它們變得群居和遊牧(大緻稱為遷徙)。它們形成無翅若蟲帶,後來變成成群有翅的成蟲。帶子和蜂群都四處移動,迅速剝去田地,破壞莊稼。成年蝗蟲是強大的飛行者;它們可以遠行,在蝗群落腳的地方吃掉大部分的綠色植被。
然而,蝗蟲卻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世界各地的幾種文化都食用昆蟲,蝗蟲在許多非洲、中東和亞洲國家被認為是美味佳肴。它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烹饪,但通常是油炸、熏制或曬幹.其中最出名的莫屬于科威特了,據外媒報道,在科威特,這個國家有着吃蝗蟲的傳統。些人喜歡烤着吃,有些人喜歡曬幹吃。蝗蟲營養豐富,在科威特被許多人視為美味佳肴。64歲的記者穆迪-穆塔赫激動地說:“我愛它們的味道,這是我童年的記憶之一,它使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母和父親。”
蝗蟲每單位飼料産生的可食用蛋白質大約是牛的五倍,并且在此過程中産生的溫室氣體水平較低。直翅目動物的飼料轉化率為1.7 kg/kg,而牛肉的飼料轉化率通常約為 10 kg/kg。成年蝗蟲的鮮重蛋白質含量為 13 至 28 克/100 克,幼蟲為 14-18 克/100 克,而牛肉為 19-26 克/100 克。計算出的蛋白質效率比很低,蝗蟲蛋白為 1.69,而标準酪蛋白為 2.5。一份 100 克沙漠蝗提供 11.5 克脂肪,其中 53.5% 是不飽和脂肪,以及 286 毫克膽固醇。在脂肪酸中,棕榈油酸、油酸和亞麻酸被發現是最豐富的。存在不同數量的鉀、鈉、磷、鈣、鎂、鐵和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