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抵抗力差,感冒發燒是經常的事。發燒時常常需要測體溫,但寶寶(特别是尚不知事的小嬰兒)哪肯輕易就範,家長大都感到無計可施。
再者,現在的溫度計種類繁多,從水銀、電子、紅外線,到熱敏電阻、化學,讓人目不暇接;測量的部位亦從口腔、腋窩、肛門,到額頭、耳朵,不一而足。
看似簡單的體溫測量,稍不留神,就得出“發熱”或“體溫不升”的結論。因此,知曉選擇溫度計和測量部位,學會正确的測量方法,成為家長的必修課之一。
首選電子體溫計
水銀溫度計:
通過水銀的熱脹冷縮,顯示體溫高低。
【優點】接觸人體,測量準确;可多部位(腋下、肛門、口腔)測量;操作簡便;價格便宜。
【缺點】需時較長,愛動、哭鬧的小孩難以配合;消毒清潔不嚴,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易破碎,汞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不便于老年人、視力不好的人讀數。
【适宜】各年齡段神志清晰、無抽搐、可以配合的寶寶。
【注意事項】使用前應将水銀柱甩至35攝氏度以下。測量完畢,最好用75%酒精消毒,并至少放置5分鐘後再使用。
紅外線溫度計:
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後,通過熱成像技術顯示體溫。
【優點】測溫時間短;不用與人體親密接觸,衛生且安全。
【缺點】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測量部位有所限制;價格相對較貴。
【适宜】各年齡段、各種情況下寶寶體溫的初篩。
【注意事項】測量部位多為額頭,測量前應擦幹前額汗液,并距離額頭5厘米左右。初次使用或更換電池後,須預熱10分鐘。
電子溫度計:
通過溫度傳感器,實現數字與電信号的轉換,從而獲取體溫讀數。
【優點】快速、衛生、安全、可重複,能自動保存讀數。
【缺點】受電源和外界環境(如耳内分泌物較多時)影響,讀數有波動;價格較貴。
【适宜】各年齡段、各種情況下寶寶體溫的初篩。
【注意事項】要求環境溫度在10~40攝氏度。
以往家庭慣用水銀體溫計,但由于其弊端對寶寶影響較大,故建議幫寶寶(特别是1歲内寶寶)測體溫,最好選用更加簡單方便的電子體溫計(編者注:測量前如能保證電源充足,并盡可能排除幹擾因素,準确性可與傳統體溫計相當)。至于紅外線體溫計,現時家庭一般少用。而熱敏電阻和化學質材的溫度計,則多作為工業用途。
人體溫度從體内至體表逐漸降低。體表血流豐富的地方,都可作為體溫測量的部位,其中以口腔、直腸、腋窩最常用。
經口測量法:
張口後,将水銀計水銀端放于舌下,3分鐘後取出讀數。
【注意事項】進食、洗澡擦身,或進行過毛巾冷熱交替敷面者,至少30分鐘後再測。測溫過程不能咀嚼口香糖和用口呼吸。
【禁忌】3歲以下、精神異常、昏迷、呼吸困難,以及口鼻手術後的寶寶禁用。
經腋測量法:
擦幹腋窩,将體溫計置于腋窩深處,貼緊皮膚,夾緊,7~10分鐘後取出讀數。
【注意事項】測溫時間最長,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寶寶容易出汗,測溫前一定要擦幹腋下分泌物,夾緊體溫計。寶寶身體其他部位有作過熱敷或冷敷的,也要隔30分鐘以上再測體溫。
【禁忌】難以配合的寶寶不宜使用。
經直腸測量法:
寶寶取側卧位,彎曲膝部;或者取平卧位,露出臀部,潤滑肛溫計水銀端,輕輕插入肛門3~4厘米,3分鐘後取出讀數。
【注意事項】因直腸内沒有溫度感受器,相對體内核心溫度變化要遲1小時,所以不能及時反映體溫變化。臀部和大腿的劇烈運動、直腸中的糞便等對肛溫都會有影響。另外,坐浴或灌腸後,至少須隔30分鐘方可行肛測。
【禁忌】腹瀉,或做過直腸、肛門手術的寶寶不宜使用。
經額或耳測量法:
以電子測溫為例,耳測法須将探頭伸入耳内,保持2~3秒;額測法,應将體溫計接觸前額,直至 聲響顯示讀數。
【适宜】 适用于不易配合(如抽搐、哭鬧不安等)的寶寶(注:此數據隻能作為參考)。
部位不同,溫差有别
不同部位體溫的正常标準(如下)略有不同,一般來說,肛溫>口溫>腋溫。
口測法:36.3~37.2攝氏度。
肛測法:比口測法高0.3~0.5攝氏度。
腋測法:36~37攝氏度。
當發現體溫與病情不相符時,要細找原因,注意複查。特别要注意,部分小孩為了躲避不感興趣的活動,會利用一些幹擾因素(例如運動)制造發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