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作為諸葛亮諸多神機妙算中的一次,曆來為人所津津樂道,司馬懿不入空城,也習慣性的被解讀為小心謹慎,怕有埋伏,所以不入空城。
而在《虎嘯龍吟》中,這場諸葛亮在城上撫琴,司馬遷隻身打馬上前查看的對手戲,被演繹成為一場心戰,在幻境中仲達、孔明二人面對面神魂交鋒,彼此對當時的戰局、内外政局都看了個通透,并以此為籌碼,相互掣肘,制約對方保全自己。
以司馬懿的智謀,他又怎麼能看不穿一生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如此明目張膽的打開城門,其實并不在于裡面是否有雄兵百萬,是否有十面埋伏,賭的隻是司馬懿不會進去。面對這麼好的一個機會,連司馬懿自己都說:"殺了你諸葛孔明,我就留名青史了!"他又為什麼不敢入城呢?
歸根究底,是因為對司馬懿來說,諸葛亮生,則他生,諸葛亮死,則他也不能獨活。彼時的曹魏政權,正處在内憂外患的關鍵時期,一代雄主曹丕英年早逝,曹叡這個曾經不得寵的皇子剛剛即位,天水三郡不戰而降,孟達首鼠兩端朝秦暮楚,蜀漢有諸葛亮,東吳有陸遜,曹魏雖占有天下大半,卻時刻面臨傾覆的危險。
在這樣一個用人之際,曹叡是不可能因為曹真和司馬懿的宿怨而放棄這兩人中的任何一位的,而兩人中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也隻有司馬懿。
司馬懿放走諸葛亮,擔着膽小懦弱的名聲,實際上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和"養寇自重"比起來,一時的榮耀和功勞,絕不是老謀深算忍了幾十年的司馬懿所看重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司馬懿當時的行為十分正确,放走諸葛亮雖然推遲了天下一統,改變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的國運,但卻為他司馬懿赢得了十年時間,為他司馬家赢得了三國歸晉的基礎。
在三國這場大戲中,有忠臣良将,有亂臣賊子,但笑到最後的赢家,一定都有共同的特點,他們看透了太多别人看不透的東西。依依東望是什麼?正如司馬仲達在和自己的心魔交鋒時得到的答案:依依東望,是時間,是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