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立邦?不存在的。
文 | 《塗料經》編輯部
編輯 | 等深線
如果你是因為看了題目而點進來的,我們可以先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日本沒有“立邦”。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都有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立邦”就是“Nippon Paint”中“Nippon”的音譯→在日語當中,“Nippon”就是日本的意思→所以,“立邦塗料”就是“日本塗料”的意思。
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但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肯定不是,否則文章到這裡就該結束了。
我們有一名小編粗略學過些日語,他跟我們确認了“Nippon”就是日語中“日本”的其中一種叫法,甚至在日本國内比英語“Japan”更常用;另一種叫法是“Nihon”,這就是網絡上用“霓虹國”來代替日本的出處了(不過這個就扯遠了)。
我們說回立邦。雖說“Nippon Paint”是立邦塗料的羅馬字母拼寫法,從意思上理解也可以說成“日本塗料”;但我們并不能看到“Nippon Paint”就直呼“立邦塗料”,或者說它就是“日本塗料”的意思——它們之間是有區别的,是分使用場景的。
那麼,“Nippon Paint”什麼時候、什麼場景下才稱之為“立邦塗料”,又在何種情況下不能稱之為“立邦塗料”?這就要搞清楚“立邦塗料”這個中文品牌名的來曆。我們的小編做了大量的調查,然後才基本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簡單地梳理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1
首先,“立邦”這個中文名正式出爐的時間是在1992年。沒錯,立邦塗料就是在那一年宣布進入中國内地市場的。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是1992年?“Nippon Paint”不是19世紀的時候就創立了嗎?
是的,“Nippon Paint”所屬的公司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成立的“共同組合光明社”,從1898年起它就用“日本ペイント”(ペイント是Paint的日文片假名拼寫法)這個企業名稱,譯過來就是“日本塗料”。後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Nippon Paint”使用“日本ペイント株式會社”這個企業全稱,它在日本使用的logo 是這樣的:
為了便于識記,下面我們就叫它做“日本塗料株式會社”。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塗料株式會社自始至終都沒有在日本使用過“立邦”這樣的漢字組合作為品牌、産品或者企業名稱。
2
接下來我們就要梳理一下“立邦”這兩個字的由來了。這跟一個新加坡籍華人有關,他就是吳清亮,當前新加坡有名的富豪之一。
吳清亮祖籍廣東潮州。1960年代,那時候吳清亮還很窮,但很有想法,他去到日本,發現那邊的油漆質量不錯,他就直接找到日本塗料株式會社,問能不能做他們在新加坡的代理商。
那時候日本塗料株式會社的業務全在國内,考慮過後,覺得可以跟吳清亮合作試試看能否開拓海外市場。吳清亮就這樣先從做代理起步,後來雙方就投資建廠,其中吳清亮方面占多數出資,負責經營管理,而日方主要負責技術輸出。
吳清亮可以說是“立邦(這兩個字)之父”
“Nippon Paint”就這樣進入新加坡,然後拓展到整個東南亞市場。注意,那時候還沒有“立邦”這個中文名,品牌名直接用英文的“Nippon Paint”,而“N”字型的logo大概也是在這個時間啟用的。生意做大之後,吳清亮就把合資的塗料生意打包成立時集團,并逐步交給兒子吳學人去打理,而他就負責其他業務去了,比如建商場、搞房地産等。
講了這麼多,終于到了1992年這個時間節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立邦選擇在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其實這不是由日本塗料株式會社所決定的,而是取決于立時集團,也就是吳清亮。
1992年發生了一件事,中國跟新加坡建交了。作為新加坡籍華人,吳清亮覺得這是一件大事,同時也嗅到了進入中國内地市場的機遇。于是他很快就來到中國,尋求在内地建塗料廠。
既然要進入中國内地市場,那肯定得給品牌和企業起一個中文名稱。吳清亮曾經談到過“立邦”這兩個字的由來,他是這樣說的:1992年中國和新加坡“建立邦交”,那麼就取中間兩個字,剛好也跟“Nippon”諧音。
直到現在,行業内還有很多人認為“立邦”兩字藏有“陰謀”,在此我們也不好去評價。
3
說了這麼久,“立邦”這個中文品牌名才終于得到正名。由于立邦進入中國内地是由吳清亮方面控股的立時集團主導的,那它在之後的20多年裡也一直由立時集團負責經營管理,并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市場也超越東南亞市場成為支撐立時集團的主要力量。日本塗料株式會社隻是作為投資方的身份參與分成,當然也有派出技術人員協作産品開發等。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塗料株式會社在中國市場也有獨資業務存在,但都集中在汽車塗料、船舶塗料等領域,它的公司名也冠以“立邦”的中文名,但其規模不算太大,而且跟建築塗料領域的立邦業務不存在交錯關系。
Nippon Paint在印度所做的火車車身廣告。可以說,“立邦”這個中文品牌隻在中國地區使用
2006年到2015年,圍繞立邦塗料業務的控制權,日本塗料株式會社跟吳清亮方面在資本層面展開了多輪較量,最終形成了日本塗料株式會社增資控股立時集團(即合資的立邦塗料業務)、吳清亮方面成為日本塗料株式會社最大股東且持股數遙遙領先的“控制與反控制”的局面。這一段曆史說來話長,在此就不詳細說了。感興趣的各位可以留言給我們,呼聲大的話我們會在今後繼續為你梳理。
2015年之後,日本塗料株式會社也改制為控股集團,更名為日本塗料控股株式會社。這個名字實在是有點長,讀起來有點累,所以我們在文章當中常常簡稱為“日塗控股”——但它不是正式的官方簡稱,“日本ペイント”在日本也略寫為“日ペ”,但未曾确立過官方的中文簡稱——而因為它實際已經控制了擁有立邦塗料業務的立時集團51%的股權,因此我們也稱它為“立邦塗料的母公司”,或者“立邦母公司”。
然而在塗料行業,我們常常看到有人以“日本立邦”或者直接以“立邦”,來指代或者代替日塗控股。從上面的梳理來看,這是不嚴謹的,甚至也容易對立邦塗料背後的資本關系産生混淆的效果。
而且如前文所說,除了中國市場或者談及在中國市場的“立邦”業務之外,日塗控股從未在日本國内、甚至中國之外采用過“立邦”這樣的漢字表述;在日塗控股看來,“立邦”隻是其在中國市場建築塗料領域的一個品牌而已,且這個品牌的成功,更多的是由于合作夥伴的努力。
總而言之,日塗控股不可能用一個隻有27年曆史、隻在中國一地使用的中文品牌名稱,來作為一家創立一個多世紀、緻力于推動業務全球化的企業的稱謂,哪怕這個品牌對它是多麼重要,或者是多麼知名——這就如同我們不可能因為“多樂士”品牌的知名,而将阿克蘇諾貝爾稱之為“荷蘭多樂士”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