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得有過一個報道:
一位知名的主持人在一個采訪對話節目中,
把對方的父親,也就是所謂的“令尊”,說成了“家父”.....
結果在網絡上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
主持人或許隻是偶然的一次口誤吧.,笑笑也就算了,用不着深究。
但是,對于後輩的年輕人,或者學習中孩子們來說,學習一點傳統文化的基本常識,個人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一時空 編輯。史料源自網絡。圖片源自東方CI
-
中國是曆史悠久的禮儀之邦,漢語中有許多敬辭和謙辭。
所謂敬辭,即表示對别人敬重的詞語;
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
關于這個謙敬詞語,有人歸納了一句很有名的七字訣:
即: “家大舍小令外人”。
-
首先看看對家裡人:
1)當你對别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
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2)對别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
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等;
-
小一時空 編輯。史料源自網絡。圖片源自東方CI
-
再就是稱别人家中的人:
一般都冠以“令”--- 令,是美好的意思。
凡稱呼别人的家人,無論輩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
如稱别人的父親為“令尊”丶母親為“令堂”丶妻子為“令阃(kǔn)”丶
哥哥為“令兄”丶妹妹為“令妹”丶兒子為“令郎”丶女兒為“令愛”等。
-
所以,這個稱呼系列中,三個字最重要,即:
家、舍、令
合成一句:“家大舍小令外人”。
-
除了這三個字,還有其他一些常見的字。比如:
“拙(荊)”、“鄙”(人)、“寒”(寒舍)等。
......
小一時空 編輯。史料源自網絡。圖片源自東方CI
-
有文獻介紹說,
大緻從三國時期起,人們開始普遍用“家”來謙稱自己的親屬,但當時并不限于比自己輩分高或年長的親屬。
曹植在詩文中就曾使用“家父”“家母”“家弟”來稱呼自己的父親曹操、母親卞氏、弟弟曹整。
同樣也是從三國時期起,人們也用“舍”作謙稱,稱呼比自己輩分低或年齡小的親屬,如曹丕就曾在文章中用“舍弟”來稱呼弟弟曹植。
-
《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記錄的:
家,“謙辭,用于對别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
舍,“謙辭,用于對别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
-
所以,有人開玩笑說
别再把把别人的父親稱作“家父”了,那就是誤把人父作己父了噢...
哈!
(頭條号:小一時空 編輯。史料源自網絡。圖片源自東方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