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裡的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
在縣立中學上高中,穿着打補丁的老土粗布上衣,短窄的褲子吊在半腿把上。
一雙舊黃膠鞋沒有了鞋帶,湊合用兩根白線繩系着,還有那雙早已沒了後跟的襪子。
十七歲的少年,離家在外求學,愁的不單是這一身不得體的衣裳,還有那個填不飽的肚子。
學校的飯堂分甲菜乙菜丙菜,家境好的,吃得上甲菜,大部分同學都能吃上乙菜。
孫少平,連一份乙菜清水煮蘿蔔都吃不起,隻能吃兩個号稱非洲的黑面馍。
每次吃飯,他都要等打飯隊伍散去後,才如同小偷一般,躲開公衆的目光,悄悄地取走自己那兩個不體面的黑面馍。
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齡,每頓飯隻能啃兩個最沒營養的高粱面馍,經常把孫少平餓得兩眼冒花,兩腿打顫。
吃不飽穿不暖,這些對孫少平來說,或許都還能忍受。
最讓他感到痛苦的是,由于貧困,給他那敏感的自尊心所帶來的傷害。
貧困的自卑,使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雖然在班上他的個子最高,但他感覺到比别人低了一頭。
他渴望能穿一身體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學面前,他希望自己能每天排在打飯的隊伍裡,吃一份乙菜。
這不僅是為了嘴饞,而是為了活得尊嚴。
然而,對于一個貧困農民的兒子來說,這成了一種奢望。
想想自己那個爛包的家,父親與哥哥能讓自己不掙工分,到縣裡的最高學府上學,就已經很幸福了。
為了打發饑餓的時間,孫少平迷上了看課外書。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到《紅岩》、《創業史》,再到《牛虻》。
他每天都沉醉于書的世界裡,如久旱的莊稼,放肆又貪婪地暢飲着這一場場甘露。
物質如此貧乏,孫少平沉浸在這些精神的白面馍中,他那顆因為貧困而過分自尊的心,開始有了一絲尊嚴。
書本的知識給了孫少平無限的力量。
雖然書上許多新的所見所識,孫少平不能全部理解。
但所有的一切,已悄然在他的精神上産生了巨大影響。
通過不斷地讀書,視野越來越開闊的孫少平,更能清醒地對待自己所處的艱難,理解生活帶給他的困苦,并欣然接受。
孫少平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他不再自怨自艾,開始接受生活,并努力改變困境。
慢慢地,同學們對他另眼相看,就連出身優越的顧養民也與孫少平打成一片。
高中畢業後,孫少平回到家裡參加勞動,與哥哥一起支撐着那個爛包的家。
可孫少平的志向,從來就不是當一個地道的農民。
在哥哥孫少安的磚窯慢慢步入正軌,逐步走上發家緻富時,孫少平選擇隻身一人走出雙水村,去外面闖世界。
孫少平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堅信渴望的遠方,一定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他來到黃原,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靠體力成為一名攬工漢。
後來到了大牙灣,成為一名正式的煤礦工人。
中間經曆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艱難困苦,孫少平都咬牙堅持。
知命卻不認命。
孫少平從生活的重擊中一次次爬起來,用心生活,并給身邊的人帶去啟發和溫暖。
對于孫少平來說,這些苦難是他通向更好人生的基石,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很多人感慨,被窮養大的孩子,大多過不好這一生。
書中的孫少平,物質雖貧乏,但他的精神足夠豐盈。
在苦水裡泡大的孩子,一樣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和勇氣。
英國詩人王爾德說過: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在迷惘苦楚的時候,除了咬緊牙關撐住,還能擡頭仰望星空。
讓浩瀚的天宇,撫平你那躁動的心緒,安放敏感的自尊。
其實,真正決定我們人格和命運的,并不是貧窮本身,而是那些年,我們面對困苦的的心态與方式。
願你曆經人間冷暖,仍有勇氣,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的前路,也能溫暖身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