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和積累,成語作為孩子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之一,在孩子們的平常考試中也不可避免,無論是小學,還有初中或高中,都會用到。
“中國經典的成語故事有 畫蛇添足、刻舟求劍、一葉障目、三顧茅廬、道聽途說、按圖索骥、按圖索骥、買椟還珠、邯鄲學步 等。這些成語故事都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并且言簡意赅、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曆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隽永,言簡意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曆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所以,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着我國的文化之熙。後來被編譯成《成語故事》系列圖書。”
51、名落孫山
宋朝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他與同鄉的兒子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考取了最後一名。看完榜後,他馬上高興地 回家去了,同鄉問他:“我兒子考中了嗎?”他幽默地回答;“您兒子的名字排在孫山後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選拔時未被錄取。
52、塞翁失馬
古時候,邊塞有位老人,人稱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馬。别人來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後來,丢失 的馬帶回來一匹好馬。大家來祝賀,他說:“這不見得是好事。”不久,他兒子騎這匹好馬時,摔瘸了腿,他說:“沒準是 好事呢。”後來爆發了戰争,他的兒子因腿瘸沒有當兵而活了下來。
[注釋]塞:邊塞。翁:老頭兒。
[提示]比喻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53、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廣納人才,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聽說在隆中卧龍岡隐居的諸葛亮是個奇才,就去請他出山。一連 去了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諸葛亮正在屋裡睡覺,劉備站在院裡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諸葛亮被感動了,答應 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建立了蜀國。
[注釋]顧:拜訪。茅廬:草屋。
[提示]比喻真誠地再三邀請人家。
54、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 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争,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 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注釋]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穩。樂業:喜歡自己的職業。
[提示]形容人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5、舉一反三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 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 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注釋]反:推及,推論。
[提示]形容善于類推,能觸類旁通。
56、班門弄斧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頭砍削木器,所以人們認為在他的門前舞弄斧頭是不自量力的行為。 明代詩人梅之渙譏諷在李白墓前題詩的人,寫過這樣一首詩:“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 門前弄大斧。”
[注釋]班:魯班,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57、囫囵吞棗
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生。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那人 從口袋裡掏出幾顆棗,問道:“那麼吃棗呢?”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那人說:“我有辦法了,吃梨隻嚼 不咽,吃棗隻吞不嚼。”說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注釋]囫囵:完整,整個兒。
[提示]多用來比喻學習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地全部接受。
58、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 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 着狀紙,一邊發着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 “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 吓了一跳了!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申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提示]比喻由于行為不慎而使對方有覺察與防範。
59、草木皆兵
東晉時,秦王苻堅率兵百萬南下攻打東晉,而東晉隻有八萬兵馬應戰。沒把對方放在眼裡的苻堅卻在首戰落敗,士氣大 傷。一天晚上,心中煩躁的苻堅登高觀察晉軍,隻見晉軍布陣整齊,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對弟弟苻融說,敵兵 很多呀。後來,在淝水的決戰中,秦軍大敗。
[注釋]皆:都。
[提示]比喻失敗者恐懼、多疑的心理。
60、持之以恒
元朝,有個叫陶宗儀的人,考進士落榜,并不氣餒,繼續刻苦讀書。他在下地勞作間隙時,總是讀書。田野裡沒有紙, 他就把心得記在樹葉上,回家後裝進瓦罐裡,十幾年時間裝滿了十幾個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說:“學習就應持之以恒。” 後來,他整理樹葉,編了本《南村辍耕錄》的書,很受歡迎。
[注釋]持:堅持。恒:恒心。
[提示]指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